Tag - 博罗土鸡

快出栏的惠阳胡须鸡大小不一怎么办?

惠阳胡须鸡都快出栏了,有的胡须鸡还特别瘦,这是很多养鸡户十分头疼的事,下文大铜锤农场为您介绍了这个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同一批惠阳胡须鸡大小不一怎么办? 惠州三黄胡须鸡养殖场(http://www.huxuji.com.cn)认为鸡为了能同时出栏,同一批惠阳胡须鸡饲养,吃料要均匀,要监控均匀度指标,发现问题赶紧调整,具体办法如下: 1、定期称重每周称重1次,随机抽样。依群体大小制定抽取比例,一般抽取惠阳胡须鸡群5%的个体称重。抽测结果要与品种标准体重比较,然后调整饲料喂量和制定换料时间,使惠阳胡须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范围。 2、及时合理地调整惠阳胡须鸡群挑出体质较弱的惠阳胡须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使其尽快达到标准体重;死亡、淘汰惠阳胡须鸡时,及时补充缺位,使每笼惠阳胡须鸡数保持一致;对于断喙不整齐或漏断的惠阳胡须鸡只,应及时修整补断。 3、保证惠阳胡须鸡群适量的采食量育成期加料要均匀,每次喂完料后要匀料4~5次,保证每只惠阳胡须鸡均匀采食。若实行限饲,要注意设置足够的料槽,并将惠阳胡须鸡群分为大、中、小三群,根据体重标准适当调整喂料量。限饲时要严格执行限饲方案,按标准加料,饲喂次数宜少不宜多,以每日两次为宜,防止强惠阳胡须鸡多吃,弱惠阳胡须鸡少吃。  

胡须鸡生长需要哪些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主要分为六大类: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分、矿物质及维生素。①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胡须鸡数量最大的营养物质。②脂肪 脂肪是供给能量和体内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也是体内组织和产品的重要成分,如肌肉、骨骼、血液、皮肤病、蛋黄等都含有脂肪。③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机体的羽毛、皮肤、骨骼、血液、神经、肌肉、蛋等的构成都是以蛋白质为基本,组成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酶、抗体、激素、色素都是由蛋白质合成的,蛋白质是细胞核的主要成分。④水分 水分是胡须鸡各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理活动的重要基础,它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代谢、运输、排泄及血液循环和体温调节均起着重要的作用。⑤矿物质 矿物质是胡须鸡构成骨骼、蛋壳的重要成分。肌肉、羽毛的生长、维生素、酶,激素的组成也离不开矿物质。矿物质还参与机体新陈代谢、渗透压的调节、酸碱平衡的维持、消化液的分泌、神经系统的调节等。⑥维生素 维生素既不是能量来源,也不是构成机体的成分,但对胡须鸡是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对鸡的生长发育起着很大的作用。因为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只能通过饲料中摄取。

大豆黄酮对胡须鸡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根据异黄酮化合物大豆黄酮可以结合下丘脑雌激素受体,调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卵泡素—雌二醇调节轴,提高与产蛋有关的神经内分泌活动和激素水平的生理功能,本文研究了产蛋后期母鸡日粮中添加大豆黄酮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5ppm和10ppm大豆黄酮分别提高胡须鸡种鸡产蛋率4.79%和5.74%,提高产蛋量4.15%和5.17%,提高饲料利用效率5.51%和7.09%,同时大豆黄酮减少种蛋破损率。说明大豆黄酮的确具有植物雌激素活性,在生产中可用于提高产蛋鸡生产水平。 关键词:大豆 黄酮 蛋鸡产蛋率 大豆黄酮是一种异黄酮化合物。它首先是从大豆中发现的,同时广泛存在于多种豆科植物如三叶草、苜蓿中。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豆黄酮及其类似物可以调节动物体内生长激素、催乳素的生成和释放,促进畜禽生长,促进乳腺发育,防止应激,并可提高动物免疫能力。大豆黄酮在人医上被用作防癌抗癌的保健药物。美国主要的大豆制品和制药公司如ArcherDanielsMidlan、CentralSoya、Schouten-SoyLife公司近年来均开发了相关的功能食品、营养保健品和抗癌药物。德国人用类似异黄酮化合物Remifemin治疗女性性激素失调症,如雌激素水平偏低、更年期综合症等,疗效显著。本试验研究大豆黄酮对产蛋后期母鸡生产性能和蛋壳质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试验在江苏盐城市良种禽场进行,试验动物为58周龄的胡须鸡父母代种蛋鸡。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600只试验鸡分为三组,每组200只,分养于100笼,每笼2只。预试期2周,试验期60天。对照组用基础日粮,试验1和试验2组分别添加5ppm和10ppm的大豆黄酮。基础日粮为:玉米59.0%,麸皮12.0%,豆粕19.7%,骨粉1.0%,石粉7.0%,食盐0.3%,预混料1.0%。 1.2 样品收集与处理 每日16∶30收蛋,分别记录每组产蛋个数、蛋重、饲料消耗及软破蛋个数。 2.结果 5ppm和10ppm大豆黄酮分别提高三黄胡须鸡种鸡产蛋率4.79%和5.74%,提高产蛋量4.15%和5.17%,提高饲料利用效率5.51%和7.09%,同时大豆黄酮减少种蛋破损率(见表1)。 表1 大豆黄酮对胡须鸡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对照组 试验组1 试验组2 N 200 200 200 产蛋数(只) 9938 10415 10508 产蛋率(%) 82.82±1.04 86.79±0.87* 87.57±0.94* 总蛋重(kg) 576.40 600.32 606.31 料蛋比 2.54 2.40 2.36 软破蛋(只) 172 154 164 破损率(%) 1.73 1.48 1.56 *P<0.05 3.讨论 由于大豆黄酮与哺乳动物的雌激素在结构上有相似性,它能与动物组织的雌激素受体结合,诱导受体后反应,表现一定的雌激素活性,因此被称作植物雌激素。Erdman等人证明植物雌激素在动物体内可竞争性取代3H-雌二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对于雌激素水平较低的个体,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占据雌二醇受体会产生雌激素效应,而对于雌激素水平较高的个体,弱的外源雌激素将会与雌二醇竞争结合受体,削弱雌二醇的雌激素效应,表现出抗雌激素作用。  

如何提高三黄胡须鸡的育雏成活率

三黄 胡须鸡养殖行业经过几年的价格持续下滑和大幅波动后,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终于出现了较为稳定的价格上涨,给各三黄胡须鸡养殖场和专业户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目前,活鸡市场呈现价格稳定、供不应求的局面,销路已不再是广大胡须鸡养殖户担心的问题,他们正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多胡须鸡养殖、养好鸡。在胡须鸡养殖技术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提高成活率,尤其是在育雏阶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更多…)

胡须鸡种公鸡的管理技巧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胡须鸡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才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饲舍安排 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胡须鸡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舍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安伟捷育种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建议,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 在全阶段饲养程序中,建议不要使用棚架,因为6周龄~12周龄期间,正是鸡只肌肉、肌腱组织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刻,棚架会对鸡只腿关节造成重大应激。 随着不断生长,种公鸡自然会需要更多的饲养面积。所以必须注意,要按照鸡群相应的年龄为其提供正确的饲养密度和采食空间。 早期育雏阶段 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要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鸡只整个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尤为重要,这不仅能确定其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只有育雏育成期种公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它们才能在整个产蛋期进行有效的交配。 要使雏鸡获得良好的开端,应确保在前14日龄内完全按照体重曲线生长。为达到此目标,许多种鸡场使用商品代肉鸡的育雏料(无球虫药)。 如在1日龄或1周龄内实施断喙,应倍加小心,否则断喙不当仍是鸡群均匀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龄后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最大因素是种公鸡能否获得和吃掉其所应得到的料量。种公鸡的均匀度十分关键,要保持良好的均匀度,饲喂系统必须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所有的公鸡提供准确的料量。要密切观察鸡只行为,特别是从手工喂料转换到自动饲喂系统喂料的阶段,确保供料均匀,确保鸡群均匀地生长。 在获得正确体重生长曲线的同时,种公鸡的均匀度从35日龄开始应一直保持在80%~85%之间,从而在混群和交配时,鸡只的性成熟基本相同。 到8周龄时,鸡只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因而此阶段一定要达到,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种公鸡已成熟的体形要比最佳理想的体形要小些。没有一个良好的骨架,种公鸡就会趋于肥胖程度偏大,脂肪堆积,产蛋后期形体就会很差,这样会限制其交配的成功率。 有助于种公鸡获得正确骨架的重点如下: 7日龄时要达到目标体重140克(必要时可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开食料); 4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分栏,此时要淘汰特别小的鸡只; 对本品种而言,最迟到8周龄获得所规定的标准体重; 10周龄时做最后一次选种工作,必要时重新制定体重生长曲线,此后至交配开始不要再对种公鸡做任何工作。 要确保种公鸡的饲养密度不要拥挤(应每平方米3只公鸡~4只公鸡),要为其提供充裕的采食空间(15厘米/只),饲喂器的运转速度要足够快(最快2分钟/栏~3分钟/栏)。 睾丸发育 在10周龄~15周龄之间种公鸡的睾丸开始发育,尤为重要的是此阶段内要保证每周持续的周增重,否则此期间出现任何的体重下降都会影响睾丸发育。也会影响产蛋后期精子的产生。从15周龄起始,鸡只体内的繁殖系统将快速发育,所以至产蛋期开始务必要保证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特别是公母混群时更是如此。出于此原因,10周龄至混群这段时间饲养密度及饲料的均匀分配尤为重要。

优质三黄胡须鸡生产概况与发展方向

第一节 优质胡须鸡 说到优质胡须鸡,我们首先应明白什么是家禽产品的质量。家禽产品质量的概念包括五大方面, 即卫生、成份、营养、感官和技术方面。而胡须鸡的感官质量指的是色泽、风味、口感、嫩度和多汁性等方面。在我国, 胡须鸡的质量通常指的是感官质量。我国的胡须鸡根据其质量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肉质最高的称为优质胡须鸡。它直接来自于未经过与引进鸡种杂交的地方鸡种。 第二类:肉质次高的称为半优鸡。它来自于地方土种鸡与引进快大型商用胡须鸡鸡种的杂交种。 第三类:肉质最差的是从西方育种机构引进的快大型白羽胡须鸡。实际上, 任何来自于西方的快大型胡须鸡种不论羽色均属此类。 习惯上, 我国家禽界把第一类和第二类, 即优质胡须鸡和半优胡须鸡都称为优质胡须鸡。由于土种鸡纯种繁殖力低、生长慢, 不能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所以, 优质胡须鸡生产通常用的是通过杂交育种而育成的优质鸡种,即充分利用我国的地方鸡种作为素材, 选育出各具特色的纯系 (含合成系), 通过配合力测定, 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 以两系、三系或四系杂交模式进行商品优质胡须鸡生产。 更为简单地说,凡具有中国地方品种鸡(即土鸡)的特点,其风味、口感、滋味上乘,羽色、肤色各异,含地方鸡血缘为主,适合中国传统加工工艺加工或传统烹调方式,受消费市场欢迎的良种鸡,就是优质胡须鸡。 第二节 优质胡须鸡的分类 按照生长速度,我国的优质胡须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快速型、中速型和优质型。优质胡须鸡生产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不同的市场对外观和品质有不同的要求。 (一)快速型 以长江中下游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市为主要市场。要求49日龄公母平均上市体重1.3-1.5千克,1千克以内未开啼的小公鸡最受欢迎。该市场对生长速度要求较高,对“三黄”特征要求较为次要,黄羽麻羽黑羽均可,胫色有黄有青也有黑。 (二)中速型 以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市场,内地市场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港、澳、粤市民偏爱接近性成熟的小母鸡,当地称之为“项鸡”。要求80-100日龄上市,体重1.5-2.0千克,冠红而大,毛色光亮,具有典型的“三黄”外形特征。 (三)优质型 以广西、广东湛江地区和部分广州市场为代表,内地中高档宾馆饭店、高收入人员也有需求。要求90-120日龄上市,体重1.1-1.5千克,冠红而大,羽色光亮,胫较细,羽色和胫色随鸡种和消费习惯而有所不同。这种类型的鸡一般未经杂交改良,以各地优良地方鸡种为主。 第三节 优质鸡生产概述与发展趋势 一、生产概况 我国的优质鸡产业始于30年前, 尤其是在广东省。最初, 优质鸡生产是为了满足香港和澳门市场的需要。然后, 国内市场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刺激了优质鸡商业育种和商品生产的快速进步。目前, 全国已有20余个品牌的优质胡须鸡, 主要分布于沿海一带地区, 如广东、福建、江苏和上海等省市。 在广东, 优质 (黄羽) 胡须鸡的市场份额已占整个胡须鸡生产的90%,鸡种来自于数家颇具规模的育种公司,每个公司的生产能力均达到年销售优质胡须鸡商品鸡苗 2,000-3,000 万只。优质胡须鸡的育种和生产作为新兴产业正在我国由南向北迅猛发展。 我国有地方鸡种100多个,载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有27个。近二十年来,依据我国丰富地方品种资源和一些国外品种,培育了一批改良品种和配套品系。截止1997年,仅全国优质黄鸡协作攻关组培育的配套系就有十余个。进入九十年代,优质鸡一词的内涵和外延有了较大变化,优质鸡育种和生产也在全国展开,市场由原来的香港、澳门、广东向上海、江苏、广西、浙江、福建扩展,并向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甘肃、河南、河北等省、市蔓延。1994年,我国自己培育的优质鸡上市近10亿只;截止2000年底,估计年饲养量达20亿只。 近几年来,我国优质胡须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优质鸡生产总量逐年上升,特别是与快大胡须鸡上市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大有部分取代快大胡须鸡之势。 鸡病专业网jbzyw.com 优质胡须鸡种类繁多,呈十分广泛的地域分布。每一个育种与生产企业都应十分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明确育种目标。快速类型的特点是早期增长速度、整齐度、成活率和适应性为主;中速类型的特点是既有优质胡须鸡的外观,又有性成熟早的优势,且增重速度较快,繁殖性能和抗病力较高;特优质类型虽然价值最高,但是其缺点是产蛋和其它繁殖性能较低,鸡群整齐度和抗病力较低,育种公司和养殖户应注意克服这些缺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愈来愈重视食品安全,追求优质、营养和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这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消费时尚。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开发绿色无公害优质胡须鸡生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养鸡生产的所有环节。 第四节 影响优质鸡肉风味的因素 优质三黄胡须鸡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优质风味的鸡肉。 鸡肉的特征风味来自于水溶性滋味化合物和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联合作用,这些化合物是由生肉中成分之间的反应产生的。这些物质的浓度和它们之间反应的速率受许多参数影响,因此也受饲养生产或加工方法的影响,了解影响肉质风味的因素,有利于帮助养殖户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有关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肉味的形成机理,增强了生产者在饲养优质胡须鸡过程中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鸡肉最终风味的能力。但是,值得说明的是,鸡肉的风味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很多问题还在研究之中。 可能影响鸡肉风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品种(或品系)类型、饲料等。许多研究已对生产因素对鸡肉感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具体如下 (一) 遗传因素(品种) 不同生长速度的品种其风味的差异,且因年龄和重量不同而不同。当重量相同而年龄不同(63天和144天)时,两种生长慢的品种的胸脯和大腿肉的风味强度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当其在相同年龄被屠宰时,风味并无明显区别,这归因于年龄的不同。 (二) 年龄 随着鸡年龄的增长其风味增加。有研究者对公鸡肉和母鸡肉进行了分析,观察到在4-12周龄期间,风味可接受性增加。当鸡越长越大达到成熟时,鸡便经过了生理变化,这会对肌肉中的滋味和风味前体物质有影响。 (三)性别 性别对风味的影响与年龄有关,当公鸡达到性成熟时,产生的风味较强。 一些饲料对风味有降低作用,含有高不饱和油脂特别是鱼油的饲料会引起鸡肉鱼腥腐坏味。饲料对肠道菌群的改善可以影响鸡肉风味。最新的研究表明了与正常喂养的鸡相比,每天用全麦和新鲜绿色蔬菜喂养的鸡其肠道中大肠杆菌和粪链球菌以及其它菌类的菌数较高;如此得到的鸡肉风味较之正常喂养的鸡更丰富、肉味更浓、更具烧烤味。此外,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性,能抑制由脂肪氧化引起的不良风味。

怎么样提高胡须鸡种蛋孵化率

1、胡须鸡种蛋入解1-6天 在胡须鸡种蛋入孵1-6天内,如果入孵条件稍有不当,就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供应不充足,头照死精率偏多。因为这一时期胚胎的各种组织和器官开始循环,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从蛋黄囊中输送出来,胚胎的物质代谢尚处于低级阶段,本省产生体热还很少。因此,在这个时期不仅需要有较高的孵化温度,而且还要加强通风换气和裔蛋。此期孵化器内的温度应保持在38.6℃,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除了靠孵化器自动通风换气外,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2-3小时翻蛋一次,调整不同蛋位温度、防止胚胎粘壳;同时还要做好详细的记录。 2、种蛋入孵13-18天 种蛋入孵13-18天这个时期正是胚胎迅速生长发育期。在此期间内蛋白质通过浆羊膜道输入羊膜腔,开始被胚胎吞食,胃肠开始直接消化吸收蛋白营养,到18天蛋白质完全被吸收。因此,在这个期间内要求有严格的孵化条件。除了温度保持在38.1℃,相对湿度保持在70%外,其他仍按前一期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操作,否则会影响代代之的正常代谢。此期如果胚胎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降低孵化率。 3、胡须鸡种蛋入孵19天至出壳 种蛋入孵19天至出壳,这个时期虽黄囊开始收缩,蛋并没有完全被吸收进入腹腔,尿囊动、静脉血管退化并萎缩,由尿囊供应氧气转为肺呼吸,在此期间温度应保持在36.9℃,相对湿度保持在70%,要特别注意通风换气,尤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果此时通风透气不良,再加之肺和气囊内的蛋白质为吸收完全,胎位不正,嘴不能进入气室或不能及时啄壳,均可导致胚胎发育不良,死亡率增加,毛蛋偏多,降低孵化率。  

中药添加剂对三黄胡须鸡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耐药性菌株不断产生,为疾病的防治带来了困难;同时,禽畜产品中药残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胡须鸡产品的出口、危害人类健康。而中药具有安全、低毒、低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因此为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饲料转化率,减少养禽业对抗菌药物的过分依赖,降低药物残留,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开展对中药的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日龄艾维茵肉用胡须鸡仔120只。 泰安市泰伟种鸡厂提供。 1.1.2 药物 NDⅣ系疫苗,齐鲁动物保健品厂生产(批号:210212);中药添加剂组(中药制剂):由黄芪、党参、茯苓、甘草、山楂、麦芽、神曲组成。由山东农业大学中兽医教研室提供,经水煎、过滤、浓缩成1∶1的水煎液;对照组1(US添加剂):美国某公司生产;对照组2(中药对照组):由黄芪、淫羊藿和板蓝根组成,选自《中国兽药典》。 1.1.3 ND红细胞凝集抗原 由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医学系提供。 1.1.4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F820 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生产。 1.2 方法 1.2.1 分组及投药 将120只1日龄胡须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中药添加剂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从第2天开始投药,分别按饲料量1%添加药物。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药物,按常规方法饲养。 1.2.2 检测指标 (1)ND抗体水平:分别于7、21日龄用NDVⅣ系免疫,在19、28、35日龄时检测ND抗体水平。 (2)免疫器官指数测定:饲养至45日龄时扑杀所有鸡只,采集脾脏、法氏囊,用滤纸吸取表面的水分后,用精密天平称重,根据与体重之比计算脾脏、法氏囊的器官指数。 (3)血细胞测定:45日龄时翅静脉采血, 每只鸡准确吸取鲜血20 μl, 置于稀释液中混匀,用血细胞分类计数仪进行检测。 (4)体重:分别于1、7、14、21、28、35、45日龄称重,观察各阶段鸡体重增长情况。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A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免疫效果 2.1.1 各试验组ND疫苗免疫后HI抗体效价 见表1。 表1 不同日龄血清ND抗体效价的变化(n log2) 日龄 中药组 对照组1 对照组2 空白对照组 19 3.170±0.252 3.500±0.200 2.600±0.100 3.000±0.200 28 8.300±0.252 6.900±0.300 7.300±0.300 7.200±0.300 35 7.600±0.250 8.500±0.200 8.000±0.300 7.600±0.200 由表1可知,在二免前4组抗体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在二免疫后中药添加剂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3个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该中药制剂能增强免疫效果,使抗体水平能够迅速提高。 2.1.2 免疫器官指数 见表2。 由表2可知,中药添加剂组法氏囊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而与对照组1差异不显著(P>0.05)。脾脏指数均高于3个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 2.1.3 血细胞计数 见表3。 由表3可知,中药添加剂组的WBC+RBC水平与3个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1与对照组2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中药添加剂组的血液中HGB水平与3个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WCH水平与对照组1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2没有显著差异(P>0.05)。 2.2 对胡须鸡增重的影响 2.2.1 实验鸡体重的变化 见表4。 由表4可知,4个试验组初始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出栏体重中药添加剂组、对照组1与对照组2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平均日增重4个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2 各试验组法氏囊指数和脾脏指数 中药组 对照组1 对照组2 空白对照组 法氏囊(mg/g) 1.012±0.012 0.996±0.100 0.748±0.100 0.797±0.047 脾(mg/g) 1.517±0.027 1.230±0.030 1.378±0.078 1.363±0.033 注:法氏囊指数=法氏囊重(mg)/体重(g);脾脏指数=脾脏重(mg)/体重(g) 表3 各试验组血细胞分类计数结果 中药组 对照组1 对照组2 空白对照组 WBC+RBC(×1012/Q) 7.29±1.00 6.68±1.80 5.88±2.00 5.96±2.00 HGB(g/Q) 103.30±2.85 91.60±1.60 97.00±4.00 96.50±6.50 WCH(pg) 4.26±0.26 3.57±0.17 4.10±0.20 3.68±0.20 表4 各试验组体重增长情况(g) 中药组 对照组1...

强普素对胡须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试验饲粮 预混料预混料由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组成,由南京华牧动科所生产,各组所用预混料除了抗生素与强普素成分不同外,其他原料成分均相同。 日粮配方试验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指标见表2 饲养管理 每日均人工投料,前期由于胡须鸡的采食量较小,每天投料一次;后期由于胡须鸡采食量增加,每天投料两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免疫接种由鸡场工作人员按常规进行。各组均给予相同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 在试验中,有试验鸡发病,在不影响试验结果的条件下依常规处理,同时做好相应记录。 每天记录试验胡须鸡的采食量、粪便变化及活动情况。 测定指标 增重及日增重试验开始对试验苗鸡进行抽样测定苗鸡个体初重、在21日龄,42日龄上午8∶00,以重复组为单位对鸡群进行空腹称重,计算日增重。 死亡率 每天记录各组的死亡胡须鸡数,统计试验期间各组的死亡率。 腹泻率 每天记录腹泻胡须鸡数,统计试验期间各组的腹泻率。 耗料量 以重复组为单位,每天上午记录投料量与剩料量。耗料量=投料量-剩料量。 试验统计 以重复组为单位,计算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等指标。前期料肉比:前期耗料量/前期增重;后期料肉比:后期耗料量/后期增重;全期料肉比=总耗料量/个体重。

胡须鸡种鸡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胡须鸡种鸡育雏前的准备是直接关系到胡须鸡仔的生长发育、完善各个生理系统,保证今后生产性能发挥的关键措施。因此,胡须鸡种鸡育雏前的准备做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好。 一、胡须鸡舍的清洗和消毒 1、清洗:老鸡全部淘汰或小鸡转出后,应及时搬出可移动器具,再进行冲洗和消毒,以免病源扩散。首先需清出鸡粪,再清扫屋顶,鸡笼、饮水与抽风设备、地面等;然后使用高压枪冲洗,做到全面彻底,达到无鸡毛、无鸡粪、无灰尘等。 2、干燥:冲洗后应打开门窗和通风口让胡须鸡舍通风干燥,使水分蒸发,一般放置3-5天,否则残留的水滴会降低消毒液的浓度,影响消毒效果。 3、胡须鸡舍消毒:胡须鸡舍干燥后,选用一定的消毒药并配制成一定比例的水剂进行喷洒消毒。消毒药可选用烧碱、生石灰、百毒杀、宝典等。如果是笼养,消毒药最好不要用烧碱等腐蚀性强的药物,以免损坏笼具。喷洒消毒时一定要按从上到下,按房顶、墙壁、笼具、地面的顺序,从胡须鸡舍的一端到另一端依次进行。消毒人员一定要戴上皮手套和口罩,以免烧碱水损伤皮肤。 4、器具消毒:平养一般要对即将使用的料桶、水桶或水槽进行浸泡消毒;笼养一般要对即将使用的水壶、开食盘、饮水器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消毒时可将这些待使用的器具放入容器内,然后加上配制好的消毒水,直至将全部器具淹没,浸泡半天后,即可取出器具晾干,搬入胡须鸡舍备用。 5、熏蒸消毒。将各种需要使用的器具整齐地放置在胡须鸡舍内,关闭所有门窗和通风口,随后在胡须鸡舍的四角和中央各放置1个热源,加上一定量的粉状甲醋和高锰酸钾,在热源的作用下迅速挥发。第2天打开门窗通风,并清理熏蒸物。为了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以熏蒸2次为宜,间隔时间一般为7-10天。 二、房舍和设备的维修。进鸡前15天,修补胡须鸡舍,确保鸡安全。房舍的修缮应保证其保温和通风良好,不漏雨,不潮湿。设备的维修包括对笼具、水线、料槽、照明电、通风设备(风机)、加温设备(保温伞)等。 三、选定饲养人员。定期对饲养人员进行培训。饲养人员必须要有责任心,能吃苦耐劳,能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一般性技术问题。 四、准备好育雏物品。平养要备足垫料,笼养要备足垫网,备足升温燃料,开食盘、饮水器等。此外,饲养人员还要准备好日常用品。 五、准备饲料和其他营养补充剂。饲料的准备不宜过多,以免饲料中营养成分被氧化损失,一般准备3天的用量即可。在梅雨季节更要现配现用,成品饲料宜在7天用完,不应久存。同时,要做好饲料的保管工作,防止老鼠等污染,以防变质。此外,还要准备必要的营养补充剂,包括葡萄糖、多维、矿物质以及氨基酸。 六、拟定疫苗计划和购足待用疫苗。疫苗计划拟定要视不同胡须鸡种鸡的具体情况而定。在购买时,要慎重选择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 七、胡须鸡舍的预热。在进雏的前2天,要利用加温设备进行预温,通过预温使胡须鸡舍内温度达到适宜接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33-34℃左右,炎热的夏天,可不用提前预温。 此外,还要准备足量的温开水,以便胡须鸡仔进舍时饮用。冬天温开水的温度一般以20-25℃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