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鸡适合在哪些地方养殖?
三黄鸡适合在丘陵地区养殖,主要是以散养为主,食绿草青菜,补一些主粮如麦子、玉米、稻谷即可,主要分布于两广、福建、及湖北省一带,是中国地道的土种鸡,后来由于规模上不去、优质不优价等原因,致使三黄鸡慢慢在市场上淡出。随着消费者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三黄鸡市场慢慢“归位”,许多企业盯准了这个传统品牌。 三黄鸡 (更多…)
广东省:胡须鸡价格|胡须鸡销售|胡须鸡喂养|胡须鸡养殖|胡须鸡喂养|胡须鸡批发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麻陂镇坳头村
三黄鸡适合在丘陵地区养殖,主要是以散养为主,食绿草青菜,补一些主粮如麦子、玉米、稻谷即可,主要分布于两广、福建、及湖北省一带,是中国地道的土种鸡,后来由于规模上不去、优质不优价等原因,致使三黄鸡慢慢在市场上淡出。随着消费者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三黄鸡市场慢慢“归位”,许多企业盯准了这个传统品牌。 三黄鸡 (更多…)
广东三黄胡须鸡养殖有哪些常见问题? 企业如何才能不被对手超越?养殖如何才能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很多家禽养殖户在养殖环节中,往往会忽略一些细节,而导致经济损失甚至破产。越常见的问题越容易麻痹人们,那么养胡须有哪些常见问题?我们又应该如何解决? (更多…)
胡须鸡怎样解决日粮中蛋白质的来源 ①扩大种植蛋白质饲料作物的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增加蛋白质饲料的供应量。大豆 、油菜籽、花生、葵花、棉花籽的加工副产品。②扩大动物性蛋质饲料来源,充分利用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的下脚料与工业副产品。鱼粉、骨肉粉、血粉、羽毛粉、蚕蛹粉都是良好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③合理利用水产资源,除加大远洋捕捞鱼粉的生产能力外,对近海资源淡水养殖、滩涂养殖充分利用,对其水产品合理加工利用。④多种豆科牧草,如三叶草、苜蓿、草木樨等。也可把紫槐、刺槐、银合欢等叶粉加工利用。⑤工业化生产蛋白质与氨基酸、饲料酵母、石油酵母、小球藻等,合成的单体氨基酸已大批量生产。⑥加紧科学研究,从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入手,来增加胡须鸡蛋白质来源。
第一节 优质胡须鸡 说到优质胡须鸡,我们首先应明白什么是家禽产品的质量。家禽产品质量的概念包括五大方面, 即卫生、成份、营养、感官和技术方面。而胡须鸡的感官质量指的是色泽、风味、口感、嫩度和多汁性等方面。在我国, 胡须鸡的质量通常指的是感官质量。我国的胡须鸡根据其质量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肉质最高的称为优质胡须鸡。它直接来自于未经过与引进鸡种杂交的地方鸡种。 第二类:肉质次高的称为半优鸡。它来自于地方土种鸡与引进快大型商用胡须鸡鸡种的杂交种。 第三类:肉质最差的是从西方育种机构引进的快大型白羽胡须鸡。实际上, 任何来自于西方的快大型胡须鸡种不论羽色均属此类。 习惯上, 我国家禽界把第一类和第二类, 即优质胡须鸡和半优胡须鸡都称为优质胡须鸡。由于土种鸡纯种繁殖力低、生长慢, 不能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所以, 优质胡须鸡生产通常用的是通过杂交育种而育成的优质鸡种,即充分利用我国的地方鸡种作为素材, 选育出各具特色的纯系 (含合成系), 通过配合力测定, 筛选出最优杂交组合, 以两系、三系或四系杂交模式进行商品优质胡须鸡生产。 更为简单地说,凡具有中国地方品种鸡(即土鸡)的特点,其风味、口感、滋味上乘,羽色、肤色各异,含地方鸡血缘为主,适合中国传统加工工艺加工或传统烹调方式,受消费市场欢迎的良种鸡,就是优质胡须鸡。 第二节 优质胡须鸡的分类 按照生长速度,我国的优质胡须鸡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快速型、中速型和优质型。优质胡须鸡生产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不同的市场对外观和品质有不同的要求。 (一)快速型 以长江中下游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市为主要市场。要求49日龄公母平均上市体重1.3-1.5千克,1千克以内未开啼的小公鸡最受欢迎。该市场对生长速度要求较高,对“三黄”特征要求较为次要,黄羽麻羽黑羽均可,胫色有黄有青也有黑。 (二)中速型 以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要市场,内地市场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港、澳、粤市民偏爱接近性成熟的小母鸡,当地称之为“项鸡”。要求80-100日龄上市,体重1.5-2.0千克,冠红而大,毛色光亮,具有典型的“三黄”外形特征。 (三)优质型 以广西、广东湛江地区和部分广州市场为代表,内地中高档宾馆饭店、高收入人员也有需求。要求90-120日龄上市,体重1.1-1.5千克,冠红而大,羽色光亮,胫较细,羽色和胫色随鸡种和消费习惯而有所不同。这种类型的鸡一般未经杂交改良,以各地优良地方鸡种为主。 第三节 优质鸡生产概述与发展趋势 一、生产概况 我国的优质鸡产业始于30年前, 尤其是在广东省。最初, 优质鸡生产是为了满足香港和澳门市场的需要。然后, 国内市场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刺激了优质鸡商业育种和商品生产的快速进步。目前, 全国已有20余个品牌的优质胡须鸡, 主要分布于沿海一带地区, 如广东、福建、江苏和上海等省市。 在广东, 优质 (黄羽) 胡须鸡的市场份额已占整个胡须鸡生产的90%,鸡种来自于数家颇具规模的育种公司,每个公司的生产能力均达到年销售优质胡须鸡商品鸡苗 2,000-3,000 万只。优质胡须鸡的育种和生产作为新兴产业正在我国由南向北迅猛发展。 我国有地方鸡种100多个,载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有27个。近二十年来,依据我国丰富地方品种资源和一些国外品种,培育了一批改良品种和配套品系。截止1997年,仅全国优质黄鸡协作攻关组培育的配套系就有十余个。进入九十年代,优质鸡一词的内涵和外延有了较大变化,优质鸡育种和生产也在全国展开,市场由原来的香港、澳门、广东向上海、江苏、广西、浙江、福建扩展,并向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甘肃、河南、河北等省、市蔓延。1994年,我国自己培育的优质鸡上市近10亿只;截止2000年底,估计年饲养量达20亿只。 近几年来,我国优质胡须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优质鸡生产总量逐年上升,特别是与快大胡须鸡上市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大有部分取代快大胡须鸡之势。 鸡病专业网jbzyw.com 优质胡须鸡种类繁多,呈十分广泛的地域分布。每一个育种与生产企业都应十分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明确育种目标。快速类型的特点是早期增长速度、整齐度、成活率和适应性为主;中速类型的特点是既有优质胡须鸡的外观,又有性成熟早的优势,且增重速度较快,繁殖性能和抗病力较高;特优质类型虽然价值最高,但是其缺点是产蛋和其它繁殖性能较低,鸡群整齐度和抗病力较低,育种公司和养殖户应注意克服这些缺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愈来愈重视食品安全,追求优质、营养和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这已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消费时尚。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开发绿色无公害优质胡须鸡生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养鸡生产的所有环节。 第四节 影响优质鸡肉风味的因素 优质三黄胡须鸡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具有优质风味的鸡肉。 鸡肉的特征风味来自于水溶性滋味化合物和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联合作用,这些化合物是由生肉中成分之间的反应产生的。这些物质的浓度和它们之间反应的速率受许多参数影响,因此也受饲养生产或加工方法的影响,了解影响肉质风味的因素,有利于帮助养殖户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有关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肉味的形成机理,增强了生产者在饲养优质胡须鸡过程中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鸡肉最终风味的能力。但是,值得说明的是,鸡肉的风味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很多问题还在研究之中。 可能影响鸡肉风味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品种(或品系)类型、饲料等。许多研究已对生产因素对鸡肉感官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具体如下 (一) 遗传因素(品种) 不同生长速度的品种其风味的差异,且因年龄和重量不同而不同。当重量相同而年龄不同(63天和144天)时,两种生长慢的品种的胸脯和大腿肉的风味强度有明显的增加。但是,当其在相同年龄被屠宰时,风味并无明显区别,这归因于年龄的不同。 (二) 年龄 随着鸡年龄的增长其风味增加。有研究者对公鸡肉和母鸡肉进行了分析,观察到在4-12周龄期间,风味可接受性增加。当鸡越长越大达到成熟时,鸡便经过了生理变化,这会对肌肉中的滋味和风味前体物质有影响。 (三)性别 性别对风味的影响与年龄有关,当公鸡达到性成熟时,产生的风味较强。 一些饲料对风味有降低作用,含有高不饱和油脂特别是鱼油的饲料会引起鸡肉鱼腥腐坏味。饲料对肠道菌群的改善可以影响鸡肉风味。最新的研究表明了与正常喂养的鸡相比,每天用全麦和新鲜绿色蔬菜喂养的鸡其肠道中大肠杆菌和粪链球菌以及其它菌类的菌数较高;如此得到的鸡肉风味较之正常喂养的鸡更丰富、肉味更浓、更具烧烤味。此外,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性,能抑制由脂肪氧化引起的不良风味。
试验饲粮 预混料预混料由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组成,由南京华牧动科所生产,各组所用预混料除了抗生素与强普素成分不同外,其他原料成分均相同。 日粮配方试验基础日粮配方及营养指标见表2 饲养管理 每日均人工投料,前期由于胡须鸡的采食量较小,每天投料一次;后期由于胡须鸡采食量增加,每天投料两次。自由采食,自由饮水。免疫接种由鸡场工作人员按常规进行。各组均给予相同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 在试验中,有试验鸡发病,在不影响试验结果的条件下依常规处理,同时做好相应记录。 每天记录试验胡须鸡的采食量、粪便变化及活动情况。 测定指标 增重及日增重试验开始对试验苗鸡进行抽样测定苗鸡个体初重、在21日龄,42日龄上午8∶00,以重复组为单位对鸡群进行空腹称重,计算日增重。 死亡率 每天记录各组的死亡胡须鸡数,统计试验期间各组的死亡率。 腹泻率 每天记录腹泻胡须鸡数,统计试验期间各组的腹泻率。 耗料量 以重复组为单位,每天上午记录投料量与剩料量。耗料量=投料量-剩料量。 试验统计 以重复组为单位,计算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等指标。前期料肉比:前期耗料量/前期增重;后期料肉比:后期耗料量/后期增重;全期料肉比=总耗料量/个体重。
游客畅游在龙门独特山水之间。文/图 本报记者黄宇翔 通讯员黄志辉 摄 记者日前从龙门县相关部门了解到,获评“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的龙门县在今年的国庆期间表现出强劲的吸引力,各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呈现“井喷”态势,旅游市场相当火爆。据县旅游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期,龙门县共接待游客87.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862.45万元,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0.07%和15.32%。 自驾游客成游龙门主力 有“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之称的南昆山,国庆期间迎来不少游客。记者日前在通往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省道355线上看到,小车一辆接一辆缓慢驶向景区,车龙延绵数公里。进入景区后,各景点停车场早已“爆棚”,主要道路的路肩上都停满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的车辆,特产店、农家餐馆门口的停车场也停满了车辆。 “仅黄金周首日,我县接待游客数量就超过14万人次,同比增长10.1%。其中大部分是来自珠三角的自驾游游客。”县旅游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龙门县交通、地理优势的不断凸显,节假日前往该县游山玩水的游客逐年增多。 “国庆期间实行高速公路小车免收通行费政策,大大提高了游客来我县自驾游的热情。”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出游更趋个性化,自驾游成为广大游客的首选。到南昆山自驾游的大部分来自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和中山等地。据悉,自驾游游客除了可以自由安排出行路线,不受团队游时间限制以外,还可以体验农家乐以及登山、戏水等自主游乐项目。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龙门旅游发展 ‘阔步向前’的法宝,龙门特色旅游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龙门旅游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龙门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驾游游客逐年增多,成为拉动龙门旅游的主力军。 “以自驾游为主要形式的消费群体,除选择等级旅游景区外,在住宿、饮食、购物以及娱乐等方面灵活自由,成为乡村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火了乡村农家乐市场。”该负责人说,体验农家生活、品尝龙门美食胡须鸡、感受龙门淳朴的乡村文化如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等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入秋温泉景区客房基本订满 入秋后天气渐凉,温泉景区吸引了不少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记者发现,国庆期间,以南昆山温泉大观园、龙门铁泉、尚天然·国际温泉小镇为代表的温泉旅游景区迎来了大批游客,10月6日前的景区客房基本都被订满。 记者在南昆山温泉大观园客房登记处看到,等候入住的游客排起了长队,温泉游玩区熙熙攘攘的游人沉醉于游乐中,温泉池里充满欢声笑语。“龙门温泉很精致,泡在热矿泉水里,感受着那一脉温情、那一刻惬意、那一身舒畅,简直像到了人间仙境,感觉太幸福了。”来自深圳的游客发出这样的感叹。 随后,记者在尚天然·国际温泉小镇大堂客房登记处同样看到,等候入住的游客排起了长队,温泉游玩区的游人熙熙攘攘,温泉池里充满欢声笑语。“每次到龙门都感到很舒服,山好水好空气好,和家人一起来有种家的感觉。”多次到龙门泡温泉的深圳游客陈小姐对记者说。 南昆山云顶温泉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周边城市的游客居多。据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的工作人员介绍,景区内的客房和别墅区早已订满,只有新楼区还有部分空客房。游客以家庭出游居多,该景区的别墅区有可容五六人入住的套间。节假日期间客房价格会略有上调。 龙门胡须鸡,龙门炒米饼知名度大大提升 龙门旅游业的火爆带旺了农家乐餐馆。“在农家乐能够吃到地道的农家菜,而且价格相对实惠。每次我们到龙门旅游都会在景区周边的农家乐就餐。”来自增城的游客廖玉华一家在龙门铁泉附近的一家农家餐馆吃饭时说,龙门的三黄胡须鸡很好吃,有机会还要带朋友到龙门旅游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 “自从在文博会上品尝到美味的龙门炒米饼后,我就一直想找机会到龙门吃个够。”在龙门县永汉镇某农特产加工有限公司销售处,来自湖北的董骏腾和几名朋友一边吃龙门炒米饼一边称赞。据了解,随着龙门炒米饼在文博会、旅博会等大型展览上亮相,知名度大大提升,越来越多游客到把炒米饼买回家馈赠亲友。 “这里这里!我们来合照一张”“太美啦!好久没见过这么一大片花海!”……记者在尚天然·国际温泉小镇见到,度假村内的鲁冰花童话园花海荡漾,美不胜收。不少游客在驻足欣赏,拍照留念。尚天然·国际温泉小镇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景区正在举办金穗冠花节,园内种植了红穗冠、金穗冠、紫穗冠等多个品种,花期贯穿整个秋天,每年这个时候,来自各地的游客、情侣们纷纷前来观赏。 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县的游客多以休闲度假、访友探亲为目的的家庭式自驾游为主,10月2日到5日迎来客流量的高峰。各景区纷纷藉由各类节庆活动助力旅游市场,出招吸引游客,如香溪堡在10月1日推出针对当天生日或名字叫“国庆”的客人(以身份证为准),让其可享受香溪堡门票套票免费;推出美食节活动等。
▲石坝思源养殖合作社向农户提供鸡苗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令博罗县石坝镇乌坭湖村村民陈光明意想不到的是:3年前,他们一家6口年收入仅为16080元,如今在帮扶单位帮助下,家庭年纯收入近10万元。 陈光明一家是如何摘掉贫困户帽子,走上脱贫致富路?近日,记者走进乌坭湖村进行了采访。 实施种养扶贫提供创业启动资金 陈光明一家6口人,爱人长年患病,儿子腰椎间盘突出,不能干粗重活,一个孙子天生残疾,家庭困难。2012年以前,他们家年经济收入16080元,年人均纯收入仅为2680元。 “帮扶单位来了后,帮助我们建鸡舍,养三黄胡须鸡,养殖规模从原来几百只发展到如今近万只。”陈光明告诉记者,在帮扶单位市房产管理局的引导下,利用该村省级养鸡龙头企业思源养殖有限公司的鸡苗和技术资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如今家庭年经济纯收入近10万元,人年均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实现了脱贫目标。 “我们向贫困户提供鸡苗,免押金,每年还有技术人员免费上门培训技术。”思源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文祥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贫困户的利益和养殖积极性,他们还专门与贫困户签订价格回收协议,确保贫困户不亏本。 “为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我们坚持变‘输血’为‘造血’的原则,最终找到了符合该村实际的经济增长点。”市房产管理局副调研员黄平告诉记者,他们积极实施种养扶贫,向每户每年提供不少于2000元帮扶创业启动资金。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贫困户养殖三黄胡须鸡,目前该村有39户贫困户参与了合作社。 通过3年的帮扶,5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2923元增长到10300元,100%实现脱贫目标。 3年累计投入各种资金1659万元 该村贫困户叶进来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家会住进2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 2012年以前,叶进来家居住条件非常差,只有两间矮小的砖木瓦房,人均居住面积不足5平方米。2013年的那场“天兔”台风至今让他记忆犹新,将他家的房顶都掀起来了,让他提心吊胆。“多亏了帮扶单位,让我们住进新房。” 与叶进来一样住进新房的贫困户还有很多。3年来,该村34户贫困户的泥砖房完成改造,改善了住房条件,提高了群众幸福感。 “在帮扶单位帮助下,3年来,我村各级各类资金累计投入1659万元,村民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乌坭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文辉告诉记者,3年来,该村完成500亩农田综合改造建设和1200多亩农田高标改造建设,对黄山洞水库灌渠乌坭湖段9公里的渠道进行了改造建设,村主干道硬底化11.5公里,实现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村集体经济 年收入达到了31万元,比帮扶前 的2.5万元收入增长了 12倍多。
刘立忠在竹林里喂鸡。 本报记者谢 磊 摄 龙门物产丰富,除了热气蒸腾的各色温泉池和自然原始的生态风光,胡须鸡、观音菜、山坑鱼、山坑螺、西溪笋等龙门特色美食也让游客回味无穷,在龙门各景区餐厅都能品尝到这些特色美食。游客到龙门游玩,胡须鸡是必尝的食物。据了解,龙门胡须鸡的销量很大,饲养胡须鸡也让不少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胡须鸡是‘财神爷’,饲养胡须鸡让我挣了不少钱。”龙潭镇石礳村朱坑村民小组村民刘立忠对记者说。 胡须鸡自然放养还有昆虫当“零食” 刘立忠原先家境贫寒,为了尽快改变家庭生活的窘境,刘立忠留意收集有关致富信息,了解到作为广东四大名鸡之一的龙门三黄胡须鸡在广州、东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名气很大,市场很有潜力,2010年,他决定走养鸡致富的道路。 刘立忠的家离圩镇有好几公里路,记者来到他家时,他正在鸡棚搅拌稻谷米糠准备喂鸡。记者看到,这里四周竹林繁茂,满目青翠,不远处还有条小溪,溪水清澈,沁人心脾,真不愧是养鸡的好地方。刘立忠告诉记者,这片竹林可是胡须鸡的天然“运动场”,为了充分利用好这片竹林,他在竹林下搭建了好几个鸡棚,放养胡须鸡。走进竹林,只见零零星星10多只胡须鸡懒洋洋地躲在树阴下,不时有几只胡须鸡在草丛中觅食。“咯咯咯……”当刘立忠拿出搅拌好的稻谷米糠叫了几声“口令”时,不知从何处跑出了几千只胡须鸡,原来旁边的鸡棚和四周的竹林里也躲藏了不少胡须鸡。 刘立忠告诉记者,他家的胡须鸡都是用稻谷和米糠喂养的,在这片竹林里自然放养,同时,在竹林比较潮湿的地方挖坑,把稻草和废木料埋放在坑里繁殖白蚁,白蚁等昆虫就成了胡须鸡的“零食”。 卖鸡无需到圩镇只在路口挂招牌 刘立忠对记者说,饲养3000多只胡须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不仅要考虑到养鸡的成活率,还要考虑销售渠道。“保证养鸡成活率对我们农民来说不是问题,但是大规模养鸡最担心的就是销路问题。”刘立忠说,他卖胡须鸡不需要挑到圩镇去卖,他在路口挂上一个写着“有胡须鸡卖”的牌子,再留下电话,就有许多游客打电话来咨询,大多是游客上门来买。刘立忠说,现在来龙门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胡须鸡也越来越好卖了。 “这些鸡都是在竹林里放养的,自然放养的鸡比圈养的好吃。”刘立忠说,即使去他家路途遥远,路况不好,还是有许多游客上门购买。 “好的,第2批胡须鸡再过一个星期就要出栏了,我已经给您预留好了。”在谈话的空隙,刘立忠接了一个电话,原来是佛山的一家酒店打电话向他订购1000只胡须鸡。“前两个星期这家酒店已经买了第一批1000只胡须鸡,这是打电话订购第二批了。”刘立忠高兴地对记者说,第一批鸡让他赚了8万元,靠养胡须鸡,他过上了小康生活。
胡须鸡仔的科学管理很重要,分为以下步骤: ①胡须鸡仔进入育雏室,第一周每平方米50只,且隔开为一群,在弹性塑料网上或竹编网上铺新鲜干净的干稻草。铺草厚度以胡须鸡仔粪便能从其空隙中落到地上为宜。第二周每平方米40只,撤去铺草,使鸡粪直接通过网眼落到地上。第三周每平方米30只,之后为10只。 ②按日龄、强弱、大小、公母分群饲养胡须鸡仔。 ③鸡舍温度第一周为32℃,以后每周降2.5℃,至自然温度21℃时脱温。 ④采用1小时光照、3小时黑暗的4小时周期间隙光照法,使鸡的活动与休息适量,促进土鸡的生长和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节豹电费。光照强度参照白天采光窗的光照强度。 ⑤胡须鸡仔25日龄方可放牧,这是保证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黄胡须鸡养殖用药须纠正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抗菌素万能” 有些三黄胡须鸡养殖户鸡生了病,也不管什么病,拿来抗菌素就用,一种不行再换一种。殊不知,抗菌素不能包治百病,滥用抗菌素会造成耐药株的增加,容易造成二重感染,并且污染环境。到了治病的关键时刻,挑选不到敏感的药物,给治疗带来困难。对细菌感染的疾病,首先要诊断是什么病,再挑选相应的抗菌素,有条件的要做药敏试验,以达到确实疗效。抗菌素用后再用微生态制剂(润生康)来调节肠道菌群,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误区二:认为“疫苗也能治病”如果鸡群发生病毒性疾病,可以用相应的“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黄液”来治疗,以中和体内的强毒。这种免疫是短暂的,一般只有15天左右,痊愈后要用相应的疫苗主动免疫。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属于基因工程范畴,对病毒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实践认为,如果鸡群早期感染了病毒病,用有些疫苗紧急预防是有效的。如果疫情发展到中后期,用疫苗就会加重病情,鸡群死亡率更高。 误区三:认为“进口药比国产药好”所谓药品的疗效好坏,主要是指药品的内在质量即有效成分。临床证明,国内许多兽药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其疗效不亚于进口药品,有的还比进口药好。例如国内生产的抗球虫药,如网球、球杀净等不比国外的“三安球虫粉”差。 误区四:认为“人用药比兽药好”许多三黄胡须鸡养殖户专挑人用药来防治三黄胡须鸡病,一是增加了成本,二是违反了法规。国家在《兽药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禁止将人用药用于防治畜三黄胡须鸡疾病。以前人用抗菌素只用几万到几十万单位就能治好病,而现在用几百万单位疗效也不显著。究其原因,细菌有了耐药性。 误区五:认为“药物可以随意混合”由于病情复杂,联合用药已是目前消费品市场治疗三黄胡须鸡病的方法。药物之间有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之间的混和,有的会产生协同或增强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喹诺酮类与氨苄青霉素等。有的则产生拮抗或减弱作用,甚至无效,如喹诺酮与氟苯尼考;红霉素与卡那霉素。有的则产生理化作用或毒性作用,如氟苯尼考不能与磺胺类、卡那霉素混合。所以,联合用药必须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可擅自组合。 误区六:认为“不消毒照样养好鸡”笔者认为,一家一户的养鸡必须重视环境及鸡舍的清毒,带鸡消毒和饮水消毒,并经常使用不同性质的消毒药交替轮换使用。经常性消毒可达至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七:认为“药物在治疗时的用量越大越好”有些养鸡户求好心切,在给病三黄胡须鸡用药时,不遵医嘱任意加大用量,结果适得其反。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对机体都有副作用,任意加大用量造成药物中毒的病例屡见不鲜。临诊上常见有喹乙醇中毒、痢菌净中毒、磺胺药中毒等。笔者认为,任何药物的应用都有个“度”,超过了极限就会中毒。实践证明,以畜三黄胡须鸡体重来计算药物的用量疗效最好;个体治疗比群体治疗好;三黄胡须鸡类饮水治疗比混料效果好。 误区八:认为“只要鸡病好,药残问不了”,三黄胡须鸡的药残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大问题。由于氯霉素、克球粉等药残使我国畜三黄胡须鸡产品出口受阻的例子不少,导致国家经济损失惨重。现在国家已三令五申要求解决药残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肉、三黄胡须鸡、蛋。三黄胡须鸡养殖户应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该停药时要停药,从根本上杜绝药残,以保护人类健康。 大铜锤农场倡议广大三黄胡须鸡养殖户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要尽量注意避免上面的误区,保障食品安全!我们推崇生态食品,健康食品的养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