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 博罗大铜锤农场

广东惠州胡须鸡等特色农产品亮相第七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

  为期四天的第七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11月25日,在广州琶洲会展中心开幕。我市共组织33家企事业单位参展,300多种颇具惠州特色的蔬果类、粮油类、蛋禽类以及深加工农产品在展会上大放异彩,受到市民、商家的欢迎。副市长黄树正率队参加农博会开幕式及巡馆等活动。 在省农博会惠州展区,惠阳胡须鸡、福田菜心、荔枝酒、柏塘山茶、水培番薯.......各种具有惠州特色的农产品让参观者应接不暇,连连称赞。 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此次展出了该公司的特色产品——荔枝酒及梅菜。该公司已经连续参加了7届省农博会,董事长薛子光表示,通过参加农博会,企业品牌得到了更好的宣传. 我们的产品还是突出了我们惠州两个千年文化品牌,一个是惠州梅菜,一个是荔枝,我们不断提升质量,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文化,特别是我们的荔枝加工产品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 在龙门县绿安杨桃专业合作社的展位前,个头大、色泽鲜艳、口感香甜的杨桃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品尝。该合作社负责人张伟峰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省农博会,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将村民们精心种植的优质杨桃更好的推介出去。 我们的产品比其他地方的优势就是比较甜,口感好,没有渣,跟福建、汕头的产品是不一样的。我们第一届更希望带多点产品出来,因为每年农户都有卖不出的,我们希望能把农户的杨桃卖完。 市农业局介绍,我市参展实现了“四大创新”,即展品创新、展馆创新、智能创新和文艺创新等。本届农博会尤其体现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结合,我市所有参展农产品都实现了可溯源。 这次我们参展的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互联网+的元素,我们所有的企业全部进驻惠州市农业局开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溯源平台,我们所有的农产品都贴上了二维码标志,就是有身份证,限产所有农产品都可以溯源、查询,这是我们最大的特点。 在本届省农博会开幕式上,惠州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鲜鸡蛋、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的青瓜、广东祯州集团有限公司的荔枝果醋饮料等7个农产品被授予第二届广东省 “十大名牌”农产品;同时,我市惠东县东进保鲜肉类有限公司、博罗县泰美畜牧有限公司、勇记农业开发(惠州)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授予广东省出口示范基地。

广东省农博会惠州展团吸金逾9165万

11月28日,为期4天的第七届广东省农博会在广州落幕。此次省农博会我市组织了35家企事业单位参展,300多种农产品吸金9165.2万元。其中,现场销售额117.3万元,签订合同486.3万元,意向合同8561.6万元。现场销售、意向合同金额均名列全省第一。 省农博会是我省规格最高、最聚人气的农业展览盛会。“此次省农博会我市甄选的参展企业均为我市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行业涵盖种植、畜牧、胡须鸡养殖、深加工、智能产业等领域。”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省农博会我市参展企业所有产品均加入了 “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溯源平台”。消费者通过微信扫一扫产品二维码,就可以清楚产品的相关信息,农博会期间累计扫产品二维码近2500次。 据悉,省农博会期间,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签署意向合同30宗共计1500万元;惠州市鹏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意向合同930万元。

广东原始蛋鸡养殖公司挂牌“新四板”

近日,罗定市原始蛋鸡养殖有限公司在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新四板举办的企业授牌仪式中敲响钟声,正式挂牌上市“新四板”,挂牌代码为668379,该市又一公司正式走上资本市场。 原始蛋鸡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坐落于生江镇,是云浮市、罗定市的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是广东首个开展零有害物残留鸡蛋专业养殖公司,是我国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单位。2010年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广东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地认定,2012年“生江原始蛋”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该公司已推出市场的产品主要有“生江原始蛋”、“生江富硒蛋”、“生江月婆蛋”、“生江初生蛋”等。销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产品畅销云浮、肇庆、佛山、深圳、珠海、广州以及广西梧州等市,并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新四板是国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具有与新三板相同的资本市场功能,并能更好地发挥培育和孵化功能,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提供平台。

广东惠州惠阳区:机器收番薯一小时挖两亩

晚稻收割接近尾声时,又迎来了番薯成熟时节。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如今惠州市市番薯采收也开始迈入机械化阶段。10月9日上午在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当地农户正用机器挖番薯。 番薯地头停放着两台机器,尾部有一排钢镰的是杀秧机,另一台后边挂着一把大铲,叫挖薯机。作业时,机耕手先启动杀秧机,用飞速旋转的钢镰把番薯藤打碎。然后换挖薯机把土铲起来传送到塞网上,靠震动让泥土散碎漏下,番薯则分离出来抛送到后面。 番薯长在地下被泥土覆盖包裹,以前都是靠人力用锄头一锄一锄地刨出来,腰弯背驼手起泡。而机器采收完全改变了那种慢工细活的样子,挖薯机一开过,一个个番薯就从泥土中变戏法似地跳出来了,速度非常快。 “我这套机子,一小时可挖完两亩地左右。如靠人收的话,至少要4个人工。”两垄采收完毕,机耕手陈伟文停下来,自豪地向记者表扬起他这两个得力助手。 让陈伟文更为得意的是,机收番薯不光速度快,效果也非常好。拿锄头挖的话,用力大小入土深浅把握不好,常常有挖烂的,损耗大。而机器挖出来的,既能甩干净附着的泥土,同时又不会弄破表皮。 陈伟文是阳光村村民,也是当地的番薯种植大户,今年他种了30多亩。收完晚稻紧接着要挖番薯,以前靠人挖时,真是累得够呛。“今年有了挖薯机,我就一点都不着急不发愁了。”他说。 陈伟文的这份轻松,得益于村里农机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伟纯介绍说,番薯是阳光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这两年人工越来越难请,他们就开始探索机械化耕种。从北方引进挖薯机,起初发现不太合用,就对机器进行了改造,现在从种到收,已完全实现机械化了。 陈伟纯说,过段时间,全市性的机收番薯示范会也将在阳光村举行。他希望番薯机耕这种高效省力的方式能更好地得到推广应用。

龙门县:集体靠光伏项目增收贫困户靠养蜜蜂脱贫

从龙门县龙潭镇镇中心沿着蜿蜒的道路一路爬坡向上,山路绵延,将近合头村时,可以看到进村道路两旁栽满了细细长长的青翠竹子。 今年以来,合头村在帮扶单位县委办的帮扶下,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胡须鸡养殖、养蜂产业等,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益,也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村委会楼顶建光伏发电设备 合头村位于龙潭镇东南部,距离镇中心10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全村共有97户348人,其中贫困户14户36人。实施精准扶贫前,村集体收入为80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560元,是一个相对贫困落后的村。 站在合头村委会大楼的顶层,可以俯瞰整个村庄的面貌。细雨霏霏,树木苍翠,烟雾在群山缭绕,一片片绿油油的庄稼泛着湿气,清新的空气让人留恋,山下零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房子,大部分是黑瓦泥砖房。 按照相关工作部署,龙门县委办于今年4月份开始挂钩帮扶合头村。自开展驻村工作以来,县委办通过激活合头村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让合头村走向可持续、有效的脱贫之路。 为提高村集体收入,县委办和龙潭镇通过系列调查论证,确定了初步投入4万元建设5.3千瓦光伏发电设备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帮扶思路。县委办动员社会资本投入精准扶贫领域,惠州市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响应号召并积极加入,今年8月,该公司在村委会大楼楼顶完成32平方米的光伏发电设备建设。 “这个发电设备是免费提供给我们的,我们不花钱。”合头村委会主任旋国才介绍说,该发电设备已投入使用,预计为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000至8000元。 5贫困户纳入泥砖房改造项目 今年,纳入合头村泥砖房改造项目指标的有10户,其中,有5户贫困户被纳入泥砖房改造项目。年轻小伙子肖文生就是其中一户。 “家里只有我和我妈,她行动不便,因此我没有去工作,留在家里照顾她。”20岁左右的肖文生说话腼腆,看上去憨厚老实。肖文生带着我们去看他家的老房子。通往房子的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年代久远。肖文生说:“我家是这3间泥砖房,都属于危房。”让他们母子感到欣慰的是,今年他们家被列入泥砖房改造项目,新建的房子已完成封顶,大约有80平方米,两房一厅,预计年底就可以入住。 “村里每年都有泥砖房改造资金,每户配发3万元,剩下的由村民自筹。”合头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楚奇介绍。 此外,该村的高危路段加装护栏已完成,村文化广场建设、河堤修建、新村道开辟等民生工程也逐步开展,村民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贫困户获发蜂源和养蜂设备 “合作社免费提供38箱蜂源和养蜂设备给我,村里也安排技术员指导我们养蜂。”合头村新上手的养蜂户肖登明站在他的养蜂基地高兴地说。 村里另外4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也得到了同样的喜人 “待遇”,成为养蜂户。据了解,今年6月29日,龙潭镇合头村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 合头村养殖蜜蜂历史悠久,村内的优质自然环境为养殖蜜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驻村帮扶单位经过一系列调查论证以及听取贫困户的发展意愿,确定了以蜜蜂养殖作为核心产业,以产业扶贫带动合头村全方位发展的帮扶思路。 为帮助5户贫困户社员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某养蜂公司向合作社提供5万元贫困户启动资金,合作社于今年9月统一购买蜜蜂养殖箱和蜂源配发给贫困户社员,每户为38箱。 “和村里的技术员住得近,在养蜂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去问他。合作社也会对我们进行培训。”肖登明说。据驻村工作组组长罗冬梅介绍,合作社内老党员、社员一对一帮扶新社员,县养蜂所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药物支持。 何楚奇介绍说,5户贫困户每户年养蜂收入预计可达15000元左右,天气好的话可以达到20000元以上。

广东惠州博罗县观背村转变:“问题村”变成了“文化村”

一个环境脏乱差、治安混乱、摩的司机“晚上不敢去”的“问题村”,变成了村容村貌整洁、各种文艺团体汇集的文化村落。广东惠州市博罗县观背村的这一转变源于该村来了一位驻村“第一书记”。 心贴心地交流村干部重建威望 39岁的陈湘是博罗县司法局干部,2014年9月被选派到观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来报到的时候,我都傻眼了。”陈湘说,位于城郊的观背村大部分土地被征,不少村民搬走,旧村的房子有的废置,有的出租,有的成了废品回收站。村里垃圾满地、社会治安很乱。陈湘一天晚上回村,在县城打摩的,司机听说是到观背村,立即摆手:“晚上可不敢去那里。” 这样一个后进村,从何着手?陈湘反复和村干部讨论,走街串户找村民谈心,逐渐摸清了村子的情况:旧村虽然荒废破败,但位置优越,且保留了许多老房子,古韵浓厚,发展文化村落大有可为。 这一想法最初提出来,村民们都觉得不靠谱:一个没有多少人喝过墨水的村子怎么发展文化村落? 改变旧村第一块难啃的 “硬骨头”就是脏乱差。将村道拓宽硬化早有动议,但搁置多年,陈湘带着村“两委”讨论出初步议案张榜公示,让村民“海议”。由于拆围墙让路关系到切身利益,村民们议论纷纷,甚至当场争吵。陈湘便挨家挨户地去谈,一户也不落下,村民意见不断磨合,最终方案获得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 民主议事,心贴心地交流推倒了村委会和老百姓之间那堵 “墙”。在“拓路大会战”中,陈湘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一起施工,从早干到晚,原来不被信任的村干部逐渐重建威望。“陈书记带着村干部晚上加班干,我们也不能光站着,就一起干,有时还做些糖水送过去。”村民陈新妹说。 观背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壁画村” 为改善环境,村里决定把墙上“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用壁画美化,但没钱没资源怎么办?陈湘便多次到市美协主席家求助,一开始人家没同意,他就软磨硬泡。有一次主席不在家,陈湘在酷暑中站了一天,执著劲头感动了对方,美协主席带着10多名弟子进村,创作了大幅壁画《中国梦》。 这一创意让一些画家和艺术院校师生闻讯而来,以此为实践基地,创作出近2000平方米壁画,包括传统道德、生活智慧、中国文化元素等,使观背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壁画村”。如今,整洁时尚的环境吸引了30个文化团体入驻,还有不少在找房源。 观背村村主任郑礼超说,以前村两委班子不团结,对如何发展一筹莫展,还被上级列为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陈书记带着他们拧成一股绳,现在老房子盘活了,村里环境变了,村风也变了。村民过去无所事事,打牌打架的很多,现在村里成立了 “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村民们争着参加清洁卫生、文化分享等活动。 从广东省委组织部了解到,驻村“第一书记”是广东整顿软弱涣散村居党组织的措施之一,3年来已有4800多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得到有效强化,稳固了基层。

乡下人也会玩,遂溪90后“鸭司令”无人机赶鸭

图文无关 谈起养殖户,我们所想到的画面也许是这样——顶着炎炎烈日拼命奔走追鸡赶鸭,或是站在泥泞地里搅拌饲料。而在遂溪县遂城镇新滩村,“90后”青年杨永泰却勇于开拓创新,把无人机“培养”成了赶鸭好帮手。当别的养殖户还顶着烈日,为成千上万只鸭子归队回巢烦恼时,他只要轻轻地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实现远程赶放鸭子。 1992年出生的杨永泰,是遂溪县遂城镇新滩村人。来到杨永泰养殖基地时,他正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监控养殖场。他皮肤黝黑,留着一头短发。两年前,大学毕业的杨永泰,辞工回到家乡帮助父亲管理养鸭场。他希望像父亲一样,用自己的双手为家里撑起一片天,同时运用新科技改善养殖场经营,打出自家的品牌。 大学期间,杨永泰学习的是学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电子设备甚是喜爱。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网时被无人机航拍的照片所迷倒,于是购置了一台无人机。当无人机到手的那一瞬间,杨永泰突然产生了一个新颖的想法——用无人机来赶鸭子和进行养殖场的监控工作。 有了想法,杨永泰便开始实施,没想到效果很好,“鸭子天生胆子小,它们怕鸟或一些飞行物,所以用无人机来赶鸭子成效特别显著。”杨永泰饶有兴致地说道,以前每天人工驱赶鸭子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实在太多,一家人为此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 杨永泰说,每次无人机起飞前,他都会仔细地组装、检查飞机和遥控器等设备,并根据天气、风向等作出调整。赶鸭作业时,只要立于岸上阴凉处或坐于棚间,就可以指挥一支鸭子大军,让鸭子们臣服于无人机下。 “养一万多只鸭子,只需大约20分钟,就可以将所有鸭子赶回鸭场,十分省时省力。”而据杨永泰介绍,以前,父亲和两兄弟起码要花一个小时才能将鸭子全部赶回,大大节省了用工成本。 据了解,目前国内无人机多用于航拍摄影和环境监测等工作,运用来赶鸭子以及对养殖场进行监控的做法并不多见。如今,杨永泰购置了两台无人机,利用空闲时间上网自学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电子制作和维修,希望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养殖的自动化,包括赶鸭、拣蛋、喂养等过程的自动化。 杨永泰的养殖场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海沟,时常有海水补充入池,再加上鸭苗来自海南,品种优良,因此多产青壳红心的海鸭蛋,颇受市场青睐,多批发销往外地。但杨永泰不满足于传统的销售模式,他已计划与电商合作,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将自家的优质产品销往外地。他说,希望可以实现生产、包装、销售等“一条龙”服务,逐步打造属于自家的品牌。

重庆巫山一80后小伙返乡创业当起“鸡司令”

给珍珠鸡添加饲料。 喂养的野鸡。 养殖场内,珍珠鸡不停地相互追逐、上下翻飞,“咕咕”叫声响成一片。中间,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给这群活泼可爱的小精灵添加饲料,这是骡坪镇路口村一养殖场内的场景。经了解,这位“鸡司令”名叫陈军,是返乡创业的80后。 “现在大家吃东西讲究天然绿色,珍珠鸡好看、好吃、有野味,尽管每只100多元,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求购电话,我要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将产业做大做强。”说这话的陈军颇有些自豪。 为何会走上喂养珍珠鸡之路?陈军介绍,今年3月初,在外地打工多年的他回到家乡。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看到珍珠鸡营养价值高,前景好。一直想回乡创业的陈军不禁茅塞顿开。 看到商机,说干就干。他通过网络很快找到广东一家出售珍珠鸡苗的厂家,订购了1000只珍珠鸡苗,在自家的一块林地上面搭建起网棚。和许多创业人一样,陈军第一次养珍珠鸡因缺乏养殖经验,引进的珍珠鸡苗不久就出了意外,由于小鸡苗脱温技术没处理好,没几天就死了200多只。 陈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但并未灰心丧气,立即上网查明了原因。随后,他起早贪黑,一心扑在养殖场上,没技术就熬夜上网查询学习,没经验就边干边摸索。在网棚里,他每天都要细心观察鸡群的精神、采食、饮水和粪便状态,仔细聆听鸣声,详细观察鸡的生长状况。很快就熟练掌握了疫苗防病,鸡苗脱温等技术。 经过7个月的精心饲养后,成活的700只珍珠鸡均长到了4斤左右,毛收入可达8万元左右。今年5月初引进的200只野鸡,现已长到了2斤左右。 “我们这里交通方便,环境也不错,打算将农家乐也办起来,闲暇时,人们可相约来休闲,品尝野味,让更多的人享受养殖业带来的乐趣。”陈军乐呵呵的说。 陈军介绍,珍珠鸡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适合散养,他将把摸索的一套养殖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乡亲们,计划在自己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带动乡亲们也来养殖珍珠鸡增收致富。

农村“电小二”如何玩转“双 11”

“双11”的狂欢,越来越不只属于城市。随着电商在农村的全面渗透,面对购物的超级诱惑,农民也早早翘首以盼,等待着11月11日凌晨钟声的响起,准备“大干一场”。 但农村与城市又有不同。对农民来说,除了享受和城里一样便捷、超值的购物体验,更重要的是,如何借助电商平台,打开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推广产品品牌,实现溢价销售。而对传统农业来说,更大的命题在于,如何通过“触网”,更好地完成供应链的改造,从而对接巨大的消费市场。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试图从阿里村淘战略、一位村淘合伙人和更多农产品电商经营者的角度,来解读这场即将到来的盛会对于农村电商的深层次涵义。 村淘点:智慧农村从这里开始 作为“双11”的制造者,阿里巴巴无疑是最大焦点。2014年9月,阿里在美国上市后,正式将涉农电商作为未来三大战略之一。随即,阿里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 具体模式上,阿里通过搭建县、村两级服务网络,发挥电子商务优势,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的瓶颈、人才和意识的短板,打造“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当然,整个项目的第一步就是代购。 经过两年来的发展,截至今年8月,农村淘宝已落地全国29个省,农村淘宝合伙人以及淘帮手的数量接近2万人。记者采访获悉,今年“双11”中,农村淘宝也同步进行。这对许多刚入驻村淘平台的商家们来说,多属第一次,显然是一场硬仗。 10月13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2016县域生态电商节暨双11乡村电商博览会”上,阿里副总裁、农村淘宝事业部总经理孙利军表示,今年村淘“双11”,将与入驻商家重点围绕通过服务来打透农村市场,“在之前村淘2.0战略中,我们和商家更多的是考虑卖货。但在3.0战略中,服务将是商家升级的一大核心。” 记者在阿里巴巴采访了解到,与去年不同,今年村淘升级为“3.0战略”后,将围绕新的“三个中心”,即生态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和文化公益中心,来布局“双11”,整个村淘合伙人的角色,也将从创业者变成乡村服务者。 具体怎么变?比如,村淘点将不再简单购物、卖货,而是接入阿里系统从电商、金融、医疗、教育到文娱的全部资源,让农民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智慧乡村服务,借此,阿里可以获取更多的农村大数据。又比如,未来,以村淘点为核心,将孵化更多做本地服务的商家,以及拓展农产品、工业品上行的店铺。 据介绍,如今,阿里村淘整个下行的物流成本已得到有效压缩,而这一成本的降低,将带动更多农产品的上行。目前,村淘团队正依托阿里零售平台以及村淘乡甜频道,开展上行工作。同时,当区域农产品达到一定规模时,则将通过1688平台,实现集采集批。 吴炎凤:农村新派创业者 11月1日,在网络世界中,又叫“小光棍节”。对吴炎凤来说,她所领衔的农村购物狂欢,从这天真正开始,一直将持续到“双11”结束。当天,在浙江桐庐钟山乡吴宅村的广场上,一辆敞篷车作舞台,吴炎凤扯着喉咙,推销着保暖鞋、棉衣等产品。 桐庐是阿里村淘建立首个县级服务中心的所在地,如今已有220多个村淘点。临近“双11”,在县级服务中心的组织下,所有村淘合伙人都铆足了劲。按照方案,10月21日开始到31日,主要是前期入户调研村民需求;11月1日至10日,开始有现货销售,部分商品实行预售;等到11日,则全面放开,与城市一样,需要下单抢购。 “论时间,农村这场购物狂欢,比城里时间更长,促销方式也更多,更热闹。”这不,在接下来一周里,吴炎凤将与周边几个村淘点的合伙人组成“六人小分队”,轮流到各村展销,“我们每个合伙人手上都有几十个样品,凑在一起就很丰富了。” 敞篷车是由县级服务中心统一派发。在桐庐,这样的小分队有近20个,每队一辆车。具体怎么吆喝?大家就各显神通,玩游戏也好、发福利也罢,总之使出浑身解数。过去,一帮人都不懂推介,现在经过磨炼,个个都成了“营销大师”。 去年“双11”,吴炎凤总共卖了80多万元的货。让人惊讶的是,她竟然卖出了3辆汽车。怎么做到的?吴炎凤的秘诀在于抓住农民需求,并且做好配套服务。这不今年,老早之前,吴炎凤就开始奔走各家各户,发传单、填问卷。每天下午3点开始,直到晚上八九点。 吴炎凤哪来这么多创意和精力?你或许会觉得,她肯定是位年轻姑娘。可记者一问,她已年近半百,2014年做村淘前,连电脑都不会,纯属“网购小白”一枚。正是肯吃苦、又好学,让吴炎凤成为了“村淘达人”,现在每个月,她的村淘点销售额在5万多元。11月1日当天,吴炎凤就预售出了20台家电。 吴炎凤说,自从有了村淘点,老百姓的电商意识越来越强,有了买就有了卖。现在,不少农民主动上门,询问能否把自家吃不完的农产品也上网卖。村淘桐庐县级服务中心的负责人汤忠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植入“社区功能”,实现本地农产品的网上交易。 农产品卖家:市场越大挑战越大 记者了解到,在“双11”中,许多农产品卖家并不特别“感冒”,原因在于物流的爆仓,对生鲜农产品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且,许多卖家也坦言,如今淘宝平台对售卖农产品的门槛设定得越来越高,许多规模化的上行,都是由平台直接深入前端供应链并给予流量等支持,才能得以完成。 如此一来,许多卖家如今将精力移至日益崛起的微商。如今,微群这支“蚂蚁雄兵”,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在“双11”中,许多对物流要求不高的初加工农产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商家们都准备在狂欢中“捞金”。 “85后”青年麻功佐就是其中之一。小麻大学毕业后,在杭州做了两年服装淘宝,看到家里蜂蜜难卖,就又回到家乡松阳县大东坝镇横樟村,开始帮父亲网销蜂蜜。他的做法就是:通过微信,网上直播养蜂、割蜜全过程,土蜂蜜来自哪里,口感怎样,让消费者看得明明白白。 很快,他的土蜂蜜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如今小麻帮周边几十户蜂农解决出路,每个月的销售额都能达到20多万元。说起“双11”的营销方案,麻功佐笑言“暂时保密”。不过,他和团队胸有成竹,欲借此机,推一把自己的产品品牌。 在麻功佐看来,“双11”对买家来说,是场狂欢;对卖家而言,却是一场极大的考验,因为其中涉及到营销宣传方案的设计,涉及到供应链的完善和把控,稍有不慎,可能会砸掉品牌。这几天,他的团队天天夜以继日,准备迎接这场硬战。 丽水作为浙江的山区市,过去几年中,一直致力于打造“生态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的农产品运营模式。该市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运营总监卢菲则认为,电商作为一种营销方式,确实大大缩短了供应链,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对传统供应链的改造,关键思路在于如何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作为服务商,我们会要求产品必须标准化生产,并实行可追溯管理,并且有专业的服务团队,解决包装、加工、冷链等各个环节。”在卢菲看来,如今大家对“电商”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必须与前端生产、品牌营销等产业链形成有机结合,“对‘双11’,许多农人或许不愿凑热闹,但它提供了一种经验——农产品营销也需要‘造节’。”

罗浮山下无花果飘香,客似云来慕名来尝鲜

近日,从东莞市石牌镇特意驱车来博罗罗浮山脚下澜石村广莹水果专业合作社的邓先生,一下车就跟合作社负责人关炎瑞打招呼,这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了。“很甜,平时普通水果吃得多,无花果真是很少吃,尤其是新鲜的无花果。”临走前,邓先生买了一些无花果与果干带回去要给妻儿品尝。他笑着说,这次自己是来了解环境,看是否可以入园采摘,有没有农家饭吃,还有哪些好玩的,下次就带老婆孩子一起来玩。关炎瑞说,种水果不是他的梦想,打造一个“吃+住+玩”体验式的观光农庄才是他最想做的。 借助网络宣传,无花果种植基地成旅行团旅游线路 “以前,我是做某个品牌电器在长宁镇的总代理。”2014年3月,眼看着近几年电商对传统销售的冲击,关炎瑞决定另谋生路。他跟两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伙,在罗浮山澜石村石角村民小组租住了一片花场,开始种植无花果。 无花果的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守护神”。但也确实娇贵,一是它并不是人们餐桌上常吃的水果,售价也并不便宜,目前无花果每公斤售价50~90元不等,且颇受市场欢迎。二是无花果成熟后保存期短,以目前的气温,采摘后要在一两天内吃完,放冰箱虽然能延长保存时间,但也不过四五天而已。 无花果当年扦插果苗,当年即可挂果。关炎瑞深知网络的力量,从挂果开始,他就积极宣传自己的产品。“大树底下好乘凉。”他说,罗浮山这个大环境为他带来了商机,无花果种植基地很快就成了旅行团规划的旅游线路之一。观光农业是这几年的热门,他很快就进行网络推广,开始布局入园采摘事宜。 无花果保鲜期短,目前网购只接珠三角的单 新鲜的无花果上市时间较长,从每年的7月到12月中旬,一部分是客人来现场购买,还有一部分是水果批发商预订。目前,他根本不愁销路。 “摸索过程总是有苦有甜。”虽然入园采摘收取门票,且游客带走的无花果售价比零售贵不少,但每每看到有人不珍惜劳动成果,随便采摘尝几口就扔掉,或者不懂成熟度乱摘之后扔在田埂上,关炎瑞就很心痛。今年雨水太多,加之雨水后出现高温高热天气,导致无花果产量下降,他更加珍惜呵护,不愿开展这个原本红火的采摘项目。 同时,刚开始创业的兴奋也逐渐被理智取代。他告诉记者,之前一挂果就想到做网站、做电商,但后来发现,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生鲜品的异地销售在运输与保存上需要下大功夫,投入成本太大了。“现在网购的话,我只能接珠三角的单。”他说,要是寄到外省去,收货后肯定都快坏了,客人一反映,只能乖乖退款,得不偿失。后来,他开始研制无花果的衍生产品,无花果干、无花果泡酒,这也深得不少顾客的喜欢。 打算种更多水果,开办农家乐主打无花果膳食 在这个近120亩的无花果基地,有一个大鱼塘,胡须鸡、鸭、鹅欢快地生活。“这主要是给客人来吃饭的,不过得提前预订哦。”他在朋友圈里呼朋唤友,加上亲朋转发,广州、深圳、东莞的客人慕名而来。 关炎瑞说,因为各种原因,目前他的合伙人散了,但他依然坚持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种水果不是他的梦想,打造一个“吃+住+玩”体验式的观光农庄是他最大的蓝图。 “你看,果园里那些长满草的土地,我打算平整修出一条环绕果园的绿道,让游客来了后骑骑自行车。”他说,目前他的无花果有7个品种,接下来,还会种植其他水果以丰富基地,但无花果是招牌。他的农家乐也开起来了,接下来将以“无花果膳食”为主打,无论是请师傅来还是自己去学习,他想为客人提供更高营养价值的健康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