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拌复合维生素(B类)于饲料中,半斤大的胡须鸡,不适喂大鸡料(颗粒大,蛋白质不足),应该买中鸡料。鸡舍晚上光照也不宜太强,太久,让鸡有适当休息。
Related Posts
冬季胡须鸡群常见病防治措施,冬季胡须鸡群容易发哪些病?
在广东胡须鸡群容易发哪些病?在冬季因为气温低下、胡须鸡群较为集中,因此给疾病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如新城疫、禽流感等都是常见的疾病,现大铜锤农场将冬季胡须鸡养殖中常见病防治措施分享如下: 1.新城疫 新城疫也叫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各日龄胡须鸡均可发生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蛋胡须鸡产蛋下降、蛋壳颜色变浅。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杜绝传染源。定期消毒,加强检疫。根据本地、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做好胡须鸡群的免疫接种。建立必要的免疫检测制度。 常用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肉仔胡须鸡:5~7日龄,活疫苗滴鼻、点眼,同时注射新城疫灭活疫苗;18~21日龄再次用活疫苗免疫。蛋胡须鸡、种胡须鸡:5~7日龄,活疫苗滴鼻、点眼,同时注射灭活疫苗;18~21日龄二次疫苗免疫;50~60日龄用活疫苗、灭活苗三免,开产前用活苗结合灭活疫苗进行四免,产蛋高峰过后,每2个月用活疫苗免疫一次。条件许可时应定期进行新城疫抗体测定,根据抗体水平进行免疫。 一旦发生疫情,应封锁疫区,隔离饲养。对周围胡须鸡群进行紧急疫苗接种,必要时也可用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紧急注射,待病情稳定后再用疫苗接种。同时要对胡须鸡舍、用具以及环境进行消毒,消灭传染源。对病死胡须鸡及其排泄物要焚烧或深埋。对发病胡须鸡群选用适宜的抗病毒药物和广谱抗菌素拌料或饮水,以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提高抵抗力。 2.禽流感 禽流感又称欧洲胡须鸡瘟、真性胡须鸡瘟或胡须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全身出血性败血症。主要特征为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头颈水肿和腹泻。高致病力毒株可引起禽的急性大量死亡,低毒力毒株只引起少量死亡或不死亡,表现为生长障碍和产蛋下降。 防治:要从无禽流感的养禽场引进种胡须鸡或种蛋,加强卫生和检疫工作,定期检测胡须鸡群。坚持全进全出制的饲养方式。根据当地疫情选用相应亚型禽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冬季多发季节应加强免疫,蛋胡须鸡开产前最少免疫两次,产蛋期每50~60天免疫一次。 高致病性禽流感(H5亚型)一旦爆发生,应划定疫区,扑杀并严格消毒防疫。低致病性禽流感(H9亚型)可采取隔离、消毒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一般可选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中药(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等)和抗病毒药物(病毒唑、金刚乙胺)对症治疗,同时辅以免疫增强药物(黄芪多糖、淫羊藿等)和促进生殖系统恢复物质(维生素E等)。此外,还要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3.胡须鸡传染性鼻炎 胡须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胡须鸡嗜血杆菌引起的胡须鸡的急性或亚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育成胡须鸡和产蛋胡须鸡群,使产蛋胡须鸡产蛋量下降,育成胡须鸡生长受阻,肉胡须鸡的肉质变劣,淘汰率增加,公胡须鸡的睾丸萎缩、精质变坏、受精率降低。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胡须鸡舍要注意防寒防湿,注意通风,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日龄的胡须鸡群混养,不要从外场购入带菌胡须鸡。一旦发现病胡须鸡,应及时隔离治疗。免疫接种,应用副胡须鸡嗜血杆菌菌苗预防该病有一定效果。由于副胡须鸡嗜血杆菌各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保护,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亚型之间只有部分保护,故最好选用包含A、B、C三个血清型的疫苗效果会更好。治疗胡须鸡传染性鼻炎的药物很多,其中磺胺类药物治疗鼻炎最为有效,可使用磺胺二甲氧嘧啶以0.05%比例溶于加有小苏打的饮水中,连饮7天。磺胺类药物副作用较大,用药时要搅拌均匀,防止中毒。另外,由于鼻炎易复发,应在间隔3~5天后,重复一个疗程,巩固治疗。其他抗生素氟苯尼考、先锋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红霉素等,一般按每公斤体重5~20毫克溶于水中饮水,严重者可肌肉注射链霉素,每只每日3万~5万单位,连用5天。 4.胡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胡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胡须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病胡须鸡咳嗽、打喷嚏和气管发生罗音,产蛋胡须鸡产蛋减少、蛋畸形、沙壳,质量变劣,气管、支气管卡它性炎症,肾脏肿大,有尿酸盐沉积。康复胡须鸡经常出现大腹胡须鸡。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严格防疫和免疫接种。预防接种的常用疫苗包括弱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要根据当地疫情制定合适的呼吸型或肾型胡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程序,按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免疫。通常在雏胡须鸡7~10日龄时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株首免,1月龄左右时用毒力强的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株进行二免,120~140日龄要再用H52弱毒株加强免疫。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严重的地域,选用肾型胡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制备的活疫苗或灭活疫苗疫进行接种可以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对于已发病的胡须鸡场要将病胡须鸡隔离,病死胡须鸡及时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减少应激因素,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抗病毒和抗菌药物,增添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减少该病的死亡率。可选用复方口服补液盐、或含有柠檬酸盐或碳酸氢盐的复配制剂以消除肾脏炎症,用利尿药物促进尿酸盐的排出,使病胡须鸡尽快恢复。
如何饲养散养三黄胡须鸡?
大铜锤农场饲养胡须鸡的方法: 一、品种: 一定要从正规的种禽场引种,优良的品种是饲养优质胡须鸡的基础。并且产品还要适合当地的销售市场。 二、养殖方式: 放养。 加强放牧可以提高胡须鸡肉的结实度,促进体格健壮及羽毛紧密光亮;还可采食青草、草籽、枯叶、虫蝇等,节约饲料和提高肉质。有条件的可以放一批鸡换一个地方,既有利于防病,又有利于鸡只觅食。 三、环境选择: 一般养殖场要建在无污染的山区林地,远离村庄有充足的饮用水源。能给胡须鸡生长提供一个理想的生产环境。 四 、喂养方式: 由于是放养,天然食物资源丰富,鸡群可以自己觅食,视情况适当的补充点农家原粮即可。但在雏鸡期间要喂以足够的精料,增强鸡的体质,为胡须鸡的后其生长打下基础。除了放牧外,还应在饲养场外种植青料,为后期饲养时给予补充,以防维生素类的缺乏。 五、 搞好防疫灭病是养好胡须鸡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放养胡须鸡抗病力强,较圈养快大型肉鸡发病少。但因其饲养期长,加之放牧于野外,接触病原体机会多,必须认真按养鸡要求严格做好卫免疫接种工作,不得有丝毫松懈。 六、 注意事项: 抱窝是母鸡的一种繁殖本能。胡须鸡的抱窝能力更强,母鸡在赖抱期间停止产蛋。。因此,采取中断抱性的措施,可以提高胡须鸡的产蛋率。醒抱的方法较多,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有以下几种: a、改变环境醒抱法。当发现母鸡赖抱时,及时将其放在光线明亮有公鸡但无产蛋箱的鸡舍中,赖抱鸡在改变环境的刺激下,又不得安宁,会很快醒抱。 b、低电压刺激醒抱法。用20-25伏低电压刺激,可促使母鸡醒抱。操作时,将电线一端放在鸡鼻子内,另一端接触鸡冠,通电10秒,或隔10秒钟再通电10秒,醒抱效果很好。 c、药物醒抱法。可促使母鸡醒抱的药物有多种,其中有:丙酸睾丸酮,每公斤体重胸肌注射12.5毫克,醒抱效果好,但连续使用时效果降低;硫酸铜水溶液,每只鸡肌肉注射1毫升(每毫升内含硫酸铜20毫克),效果显著;复方阿司匹林,每只鸡每天服1片,连续服1-3天,效果较好。 d、鼻孔穿毛法。母鸡刚赖抱时,用鸡毛一根横穿鸡鼻子,效果更佳,醒抱时取掉。 无论采用哪种醒抱方法,都应在母鸡刚出现抱性时即行处理,效果才明显。否则,抱窝时间长,影响效果。
博罗大铜锤农场养三黄胡须鸡最重要的16条经验
博罗大铜锤农场养三黄胡须鸡最重要的16条经验 1、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那就是吃药,人有病时会马上吃药,鸡越有病越不吃,没有病的会抢着吃药,有病时一定要把弱鸡挑出来,强弱分开,弱鸡一定要放到高温区为好。 (更多…)
胡须鸡种公鸡的管理技巧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胡须鸡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才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饲舍安排 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胡须鸡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舍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安伟捷育种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建议,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 在全阶段饲养程序中,建议不要使用棚架,因为6周龄~12周龄期间,正是鸡只肌肉、肌腱组织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刻,棚架会对鸡只腿关节造成重大应激。 随着不断生长,种公鸡自然会需要更多的饲养面积。所以必须注意,要按照鸡群相应的年龄为其提供正确的饲养密度和采食空间。 早期育雏阶段 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要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鸡只整个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尤为重要,这不仅能确定其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只有育雏育成期种公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它们才能在整个产蛋期进行有效的交配。 要使雏鸡获得良好的开端,应确保在前14日龄内完全按照体重曲线生长。为达到此目标,许多种鸡场使用商品代肉鸡的育雏料(无球虫药)。 如在1日龄或1周龄内实施断喙,应倍加小心,否则断喙不当仍是鸡群均匀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龄后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最大因素是种公鸡能否获得和吃掉其所应得到的料量。种公鸡的均匀度十分关键,要保持良好的均匀度,饲喂系统必须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所有的公鸡提供准确的料量。要密切观察鸡只行为,特别是从手工喂料转换到自动饲喂系统喂料的阶段,确保供料均匀,确保鸡群均匀地生长。 在获得正确体重生长曲线的同时,种公鸡的均匀度从35日龄开始应一直保持在80%~85%之间,从而在混群和交配时,鸡只的性成熟基本相同。 到8周龄时,鸡只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因而此阶段一定要达到,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种公鸡已成熟的体形要比最佳理想的体形要小些。没有一个良好的骨架,种公鸡就会趋于肥胖程度偏大,脂肪堆积,产蛋后期形体就会很差,这样会限制其交配的成功率。 有助于种公鸡获得正确骨架的重点如下: 7日龄时要达到目标体重140克(必要时可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开食料); 4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分栏,此时要淘汰特别小的鸡只; 对本品种而言,最迟到8周龄获得所规定的标准体重; 10周龄时做最后一次选种工作,必要时重新制定体重生长曲线,此后至交配开始不要再对种公鸡做任何工作。 要确保种公鸡的饲养密度不要拥挤(应每平方米3只公鸡~4只公鸡),要为其提供充裕的采食空间(15厘米/只),饲喂器的运转速度要足够快(最快2分钟/栏~3分钟/栏)。 睾丸发育 在10周龄~15周龄之间种公鸡的睾丸开始发育,尤为重要的是此阶段内要保证每周持续的周增重,否则此期间出现任何的体重下降都会影响睾丸发育。也会影响产蛋后期精子的产生。从15周龄起始,鸡只体内的繁殖系统将快速发育,所以至产蛋期开始务必要保证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特别是公母混群时更是如此。出于此原因,10周龄至混群这段时间饲养密度及饲料的均匀分配尤为重要。
三黄胡须鸡输卵管炎防治措施
胡须鸡输卵管炎是产蛋胡须鸡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以卵巢、输卵管、腹膜发炎为特征,对蛋胡须鸡的产量影响很大,因此一定注意防治,现大铜锤农场将胡须鸡输卵管炎的病因与治疗分享如下: (更多…)
三黄鸡适合在哪些地方养殖?
三黄鸡适合在丘陵地区养殖,主要是以散养为主,食绿草青菜,补一些主粮如麦子、玉米、稻谷即可,主要分布于两广、福建、及湖北省一带,是中国地道的土种鸡,后来由于规模上不去、优质不优价等原因,致使三黄鸡慢慢在市场上淡出。随着消费者营养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三黄鸡市场慢慢“归位”,许多企业盯准了这个传统品牌。 三黄鸡 (更多…)
怎样防止良种胡须鸡退化
一、合量选配 有了优良的胡须鸡群,而不进行合理的选配,任其乱交乱配,那么,所产生的后代就不会好。因此,在同一品种的胡须鸡群中,每8—10只母胡须鸡挑选1只特别优秀的公胡须鸡,并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如受精率、孵化率、抗病力强或外貌上具有某一特色的优点,利用这一公胡须鸡,选择相似优良性状的母胡须鸡进行交配繁殖。这样选配结果会使后代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二、提纯选优 胡须鸡的优良品种很多,在一个地区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高、受群众欢迎的品种胡须鸡。实践证明,在一个地区推广一个品种为好,这样发展速度快,效果显著,也不容易混杂。同时,对于毛色杂乱、换羽特别早、产蛋过迟、胡须鸡蛋特别小的胡须鸡,一旦发现,应立即转群或淘汰。 三、建好孵化育雏点 在品种胡须鸡推广的地区,各重点场要兴办孵化育雏点,把引进的良种胡须鸡蛋在点上进行孵化,集中养10天左右再卖给农民喂养。同时还应向他们传授品种胡须鸡的科学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 四、严格选留种胡须鸡 当引进的良种胡须鸡达到一定数量时,应该把当地的劣种胡须鸡逐渐淘汰,由少到多,从公胡须鸡到母胡须鸡,最后全部被良种胡须鸡取代。在实现良种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选留种三黄胡须鸡,特别要加强对种公胡须鸡的选留和培育,并开展良种的鉴定工作,逐步建立良种胡须鸡雏繁育体系,使优良的高产胡须鸡群持久地保持下去。
胡须鸡生态放养的养殖方式
胡须鸡的放养训练是饲养中的关键环节,要从幼雏抓起。胡须鸡仔在舍内饲养4周后,体重达到200克左右,此时改为有草地、有围栏的场地散养,有目的地训练胡须鸡条件反射,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胡须鸡仔听到人为的声音就回来吃食饮水。此时应抓住时机训练胡须鸡群觅食饲料和捕食牧草的能力,经过约4—6周训练,胡须鸡仔形成了条件反射,捕食能力和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高。胡须鸡个体重达到500克左右时,已具备了放养的基本条件,可以把胡须鸡群散放到预先圈定的放牧场地,开始胡须鸡的自然生态饲养,让胡须鸡群在开阔的山野各展其能,自由自在地捕捉昆虫,寻觅草子,啄食嫩草。 胡须鸡的生长期以放养为主,大部分时间在野外活动,且生态胡须鸡生长期相对较长,一般需要4—5个月,随时都有可能传染各种疾病。为此,必须切实做好胡须鸡的免疫接种工作。胡须鸡疫病防治“重”在防,“贵”在早,从出雏以后的第一天就要接种胡须鸡马立克氏疫苗。同时,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做好胡须鸡新城疫、胡须鸡支气管炎、禽流感、禽霍乱、法氏囊、胡须鸡痘等疫苗的防疫注射。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做好其他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以保障生态胡须鸡健壮成长。
三黄胡须鸡的健康养殖
《胡须鸡健康养殖》内容简介:惠州大多数地区称本地品种鸡为胡须鸡,中原和关中地区把本地的地方品种鸡称为柴鸡,江浙一带称为草鸡。胡须鸡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耗料多、有就巢性、繁殖率低、生长速度慢、体型小、育肥效果差等特点。我国胡须鸡多数为肉蛋兼用型。由于胡须鸡具有骨细肉厚、皮薄、肉质嫩滑、味香浓郁、无污染、营养全面等优点,而且便于清蒸、清炖、煨汤、白切等传统加工,因而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地区胡须鸡饲养量逐年增加。《胡须鸡健康养殖》详细地介绍了胡须鸡的养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胡须鸡品种与特点;胡须鸡场建筑设计与设备;胡须鸡饲料与日粮配方;胡须鸡饲养管理;胡须鸡常见疾病防治
胡须鸡免疫注意事项–胡须鸡做免疫前应做的检查事项
胡须鸡简介: 惠阳胡须鸡,又名三黄胡须鸡、龙岗鸡、龙门鸡、惠州鸡,原产于广东省惠阳地区,是我国此较突出的优良地方肉用鸡种。它以种群大、分布广、胸肌发达、早熟易肥、肉质特佳而成为我国活鸡出口量大、经济价值较高的传统商品。与杏花鸡、清远麻鸡一迅被誉为广东省三大出口名产鸡之一,在港澳市场久负盛名。它以领下有张开的胃羽、状似胡须而得名。 给胡须鸡进行免疫接种可以防止鸡类流行疾病,不过在给胡须鸡进行疫苗接种前要对胡须鸡的基本情况做个了解与检查,以避免引起免疫后的不良反应: 一是检查接种畜禽的精神、食欲、体温,如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不能进行免疫接种或者暂缓免疫接种。 二是检查接种畜禽是否有病,判断动物体质的瘦弱情况,对有病、体质瘦弱的畜禽不能接种。 三是检查接种畜禽是否存在幼小的(达不到免疫日龄)、年老的(体质较差)、怀孕后期的畜禽,一般不宜接种,应对不宜接种的畜禽进行登记,待病好和体质恢复后再进行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