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农村散养的土鸡养殖因健康美味和营养丰富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可现实问题是农村散养户在逐年减少,特别是在广东土鸡产品供不应求。因此,在广东地区发展规模化的土鸡放养必将成为农村致富的一个新途径。经过经验总结,围网散养土鸡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果木树和农作物等的生长,起到除虫除草作用,而且还能降低饲养成本,减少兽药使用量,提高整体效益。
土鸡的饲养方法
1.品种选用:土鸡养殖品种一般选择地方鸡种,一是地方鸡种生长速度较慢,二是地方鸡种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好。也可以选择育种机构培育的优质型慢速品种。
2.鸡场选址:选择在地势高燥 、背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卫生、排水和供电方便的地方,且有适宜放养的林带、果园、草场、荒山荒坡或其它经济林地,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3.鸡场布局:布局应科学、合理、实用,并根据地形、地势和风向确定房舍和设施的相对位置;设防疫隔离带,严格执行生产区和生活区相隔离的原则,同时育雏舍与放养区分开,脏道与净道严格分开不能有交叉。
4.鸡舍准备:土鸡养殖需要建设育雏舍和放养鸡舍,如果购买的是脱温鸡,则只需建设放养鸡舍,放养鸡舍要求防暑保温,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布列均匀,便于卫生防疫。
5.配套设施设备、材料准备:进鸡前,准备饮水器、料盘、兽药、疫苗和饲料,同时对鸡舍及物品的清洗及消毒,对6育雏期饲养管理:育雏期为1-30日龄,育雏环节至关重要,特别注意育雏期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把握好这四大因素,雏鸡质量好,后期不易生病。育雏期推荐全程使用全价配合饲料。
6.放养期饲养管理:土鸡放养时间应在4周龄之后,放养时白天气温不能低于l5℃,气温低的季节,40日龄-50日龄开始放养。饲料采用全价料和玉米等杂粮混合供给,这个阶段主要注意诱虫、灭鼠、饮水,同时严防中毒。
7.适时出栏:注意土鸡不是养得越久越好吃,当然也不是养得越久越划算,一般是120-150日龄出栏。如果市场行情
8.种植优质牧草:种植优质牧草可降低饲料成本,一般豆科牧草以苜蓿和白三叶为好,禾本科牧草以黑麦草为好,于9~10月份秋播,这样有利于控制杂草的生长。来年牧草茂盛时以轮牧为最好,轮牧后应割去老茬,露出新茬,可利于牧草的及时生长。牧草中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可为土鸡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饲料源。
9.养殖蝇蛆:蝇蛆是营养成分全面的优质蛋白源,其蛋氨酸含量是鱼粉的2.7倍,赖氨酸含量是鱼粉的2.6倍,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喂给蝇蛆的土鸡吃法跟普通级不一般,肉质细嫩、香味浓郁、补气补血、养颜益寿,所产鸡蛋锌和硒含量是普通蛋的3~5倍,是食疗的极品。养殖蝇蛆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每千克新鲜鸡粪可产活蛆400kg以上,非常经济实用。选择光线明亮、通风顺畅的地方建棚,棚面积一般为30~100㎡,棚内挖置数个5~10㎡的蛆池,池四周砌放20cm高的砖,用水泥抹光,然后按技术要求饲喂,并注意更换新鲜鸡粪。实践证明,用鸡粪育蝇蛆喂土鸡效益非常显著,生产出的蝇蛆蛋白非常有利于土鸡的生长发育和肉蛋品质的提高。
在春季因为气温变化无常,给细菌的繁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从而造成胡须鸡容易感染上细菌病,如胡须鸡伤寒、霍乱等,因此在春季要安全养胡须鸡,就要严防细菌病:
胡须鸡结核病是由禽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的特征是慢性经过,渐进性消瘦、贫血、产蛋量减少或不产蛋。病胡须鸡精神萎顿,体弱,消瘦,不活泼;胸部肌肉明显萎缩,胸骨变形,凸出如刀。病胡须鸡后期羽毛蓬松,贫血,腹泻,两翅下垂;关节和骨髓发生结核的病胡须鸡呈坐立式,出现一足或两足跛行,在紧急情况下,以一足跳行;最后因衰竭而死。
防治措施:当发现结核病时,必须清除病胡须鸡做深埋处理,对胡须鸡场要进行彻底消毒,还要把运动场表面土铲去20厘米,撒布生石灰,充分晾晒,再盖新土。
胡须鸡伤寒是由胡须鸡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或慢性经过的传染病,病胡须鸡精神萎顿,羽毛松乱,喜饮水,腹泻,常呆立闭目,头和两翅下垂;发生慢性腹膜炎的病胡须鸡,呈企鹅式站立。
防治措施:发生本病时,要隔离病胡须鸡,对濒死和死亡胡须鸡以及胡须鸡群的排泄物要深埋或焚烧。对病胡须鸡和大群胡须鸡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最佳药物。磺胺类药物有良好的疗效,可选择使用。同时加强种蛋、孵化、育雏的卫生消毒工作,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和器具的清洗与消毒工作。
禽霍乱是一种侵害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疾病,又名禽巴氏杆菌病、禽出血性败血症。病胡须鸡表现为精神萎顿,缩颈闭眼,羽毛松乱,厌食,拱背,头藏于两翅下,不爱走动,离群呆立作瞌睡状。有的出现腿关节肿胀,行走缓慢无力,颈出现扭转或斜颈等症状。
防治措施,养禽场应建立和完善卫生消毒措施,定期进行禽场环境和禽舍的消毒,引进种禽时,必须从无病禽场购买。新引进的胡须鸡、鸭等家禽要隔离饲养半个月,观察无病时方可混群饲养。接种菌苗:接种疫苗后可降低该病发生的可能性,但不能完全可靠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①要根据饲养三黄胡须鸡的不同生产目的、不同生产水平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正确地选购合适的配合饲料。②要根据标签,检查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质量标准,是否在规定的保质期内使用。③三黄胡须鸡第一次使用某一厂家生产的饲料时,最好进行饲养试验,根据三黄胡须鸡食欲及健康状况、增重和饲料消耗情况对配合饲料质量做出科学判断。
多年的教训告诉我们,养殖必须严格遵循自然和谐的规律,保证禽类生理生态平衡增长,才是提高三黄胡须鸡的抗逆性,切断多种病原侵袭的正确途径,并可在一般情况下不用疫苗,完全杜绝抗生药物使用,150日龄后达到自然体成熟出栏。这种自然体成熟的生态三黄胡须鸡,不但抗病力强,易饲养、生产成本低,而且肌肉紧,蛋白含量高,水分、脂肪含量低,口感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长期以来,高质量的自然成熟三黄胡须鸡仅局限于不计成本的农家小院零星散养,其漫长的饲养周期,使得饲料成本高昂,难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不能满足市场所需。取而代之的是依赖大量药物、添加剂,人为催熟的快速禽产品广泛占领市场。人们在长期消费这些失去原汁原味,体内充斥对人体有害物质的禽产品的过程中,在对自然、生态、和谐与人自身关系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中,逐渐在近年来一场场人禽共罹的禽流感灾难中醒悟。这种醒悟昭示着市场的风向标已不再青睐那些有害快速的禽产品,与此相适应,可以预见,养殖界追求生态、自然成熟的养殖模式必将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在此,我们将多年来低成本养殖自然成熟三黄胡须鸡的一些实践经验奉献社会,但愿能在养殖同仁迈开新的一步时,起到些小小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但愿能为消除禽类疾病灾难奉献微薄之力。
一、雏苗的选择:
在养殖实践中,很多养户一味追求雏苗的价格,忽视了雏苗的质量。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孵化厂家在胡须鸡仔身上其实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所以,养户在追求低价的同时,一定要把好胡须鸡仔质量关,这对提高商品鸡饲养成活率、降低饲料成本、减少病毒所带来场地污染、所得到经济效益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简略介绍一下孵化厂处理胡须鸡仔的一些做法,供养户参考。
马立克疫苗的使用。大家清楚马立克疫苗大致分为液氮、冻干苗二种,而冻干苗又根据保护率、质量、厂家的不同,价格又有所不同。液氮苗使用,大约合0.15元/羽,中日联产的疫苗大约合0.07元/羽,北京、上海所产疫苗大约合0.02元/羽。有些大型孵化厂为了保证胡须鸡仔的质量,或者本身种鸡就存在着某种问题,采取在注射马立克疫苗的同时,加注“速可生”、“头孢”等药物,如此使用,可切断母源体带来的垂直感染,对提高胡须鸡仔的成活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对孵化厂家而言,使用“速可生”会提高胡须鸡仔成本约0.17元/羽左右,使用“头孢”会提高胡须鸡仔成本约0.03元/羽左右。所以价格略高,质量相应有保障一些。
很多种三黄胡须鸡场考虑到生产成本,忽视了霉形体(支原体)疫苗的使用。霉形体病对三黄胡须鸡的生长速度起到很大的影响,光吃料不长个,对养殖户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从而会减少利润空间。使用霉形体疫苗对种鸡及胡须鸡仔死亡率影响不大,但是,会给种鸡场种鸡带来0.8元/只以上的生产成本,一般负责任的大种鸡场还是会考虑使用的。
是否购买种鸡初产雏苗来之于雏苗价格的计算。初产苗一般生长均匀度较差,而且,种鸡前期初产蛋受精率较低,会带来受精率越低,孵化出壳率越低,相应会带来胡须鸡仔饲养成活率越低的连锁反应。
总之,养户购买胡须鸡仔时也应像购买其他商品那样,充分考虑其性价比,尽量避免单纯地从价格去考虑是否合算,而是要充分考虑在今后的饲养中可能出现的预期,避免更大的损失。
二、育雏:
1、低温育雏:第一周龄时将育雏温度调在26~28℃,此温度育雏不但可以让胡须鸡仔提前适应常温,提高胡须鸡仔的自然抗体,还可较大幅度降低养户的升温成本。
2、立体育雏:长期从事养殖者基本上都清楚,在育雏室内升温时,距地面20cm与距地面120cm比较,一般上下温差在4~5℃,有的甚致更高。立体育雏也就是充分的利用了上部的高温部位育雏,达到了降低育雏成本的目地。
3、自身升温:专业人员都清楚,三黄胡须鸡的正常体温在41.5~42℃。在实践中发现,胡须鸡仔出壳十余个小时后,就能够逐步地起到自身调节温度的作用,此时将育雏温度设定在26~28℃,利用胡须鸡仔的高密度立体法育雏,在室外温度12~15℃时,一般胡须鸡仔在2日龄后就不用考虑升温费用。
4、饲料营养:育雏阶段合理降低饲料营养不但可降低饲料的成本,而且可减轻育雏阶段白痢与球虫病的易发性。采取1~3日龄时,饲料蛋白含量19%~21%,3日龄后分阶段逐步递减,到25~27日龄时,饲料蛋白含量可递减至13%~15%。
在育雏阶段,根据几种因素综合考虑改进育雏方法,可大大降低育雏成本,特别是升温成本,与设定32~35℃高温平面育雏相比较,最少可降低育雏成本85%~95%。
三、育成:
在实践中不难发现,动物们发病都有它们的发病规律与周期。以三黄胡须鸡为例,1~25日龄,白痢易发阶段。15~45日龄,球虫易发阶段。28~40日龄,法氐囊易发阶段等等。
在养殖过程中,三黄胡须鸡群如被病菌感染后,会增加药物成本,提高死亡率,带菌三黄胡须鸡生长缓慢,相应又提高了饲料成本,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病源的发生呢?我们在长期的养殖生涯中总结,养殖业要做到低成本、高效益,一般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自然、生态原则,在饲养过程中,以提高畜禽的自然抗体为目地,保证畜禽心、肺发育与身体生长形成正比,可大大减少疾病的发生。
2、在日粮中配比一定比例的粗纤维,保证在禽体内形成一定的高纤维碳水化合物,多种细菌在禽体内高纤维碳水化合物的运动中,难以存留,减少了发病机率。
3、为防止养殖场地的菌、毒污染带来的养殖难度,除杜绝外界带菌、毒三黄胡须鸡源进场外,还要有“稳”字当头的原则性,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打可不打的疫苗坚决不打。
4、饲养周期150日龄达到自然体成熟,同样的体重标准,同样的饲料,全程耗料10~15kg/只(按85%的出栏率,其中有15%死淘率的耗料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解答,我们认为,这与地理环境好坏、饲养员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饲养周期长,特别是育成阶段,可采取早晨喂7成,中午8成,晚上9成饱即可,育成阶段实为“吊架子”阶段,此时根据饲养员的负责程度,饲料成本伸缩性特别大。
四、育肥:
禽体120日龄后,已经安全避开了一般疾病的易发期,生理骨架基本形成,此时只要将三黄胡须鸡群的运动量适当减少,饲粮投喂比例适当加大,即可称之为育肥。在实践中证明,120日龄后,如果饲养得当,日增重可达到200~300g/d。
在大山丛中进行规模化群三黄胡须鸡养殖时可发现,70日龄后,如果条件得当,植被密度较大时,它们中的大部分就会养成逐步上树栖息的习惯。在几年饲养对比中可以肯定的是,在同样的品种、同等的条件、同类的饲粮、甚至在目测下感觉同样大的个体,在树枝上长大的三黄胡须鸡比在地面上长大的三黄胡须鸡每只最少要重0.25kg以上。按几年来我们在市场销售一般价26/kg计算,等于告诉了我们,在树丛上长大的三黄胡须鸡,在同样的生产成本开支中,与地面上长大的鸡相比较,它们会给养殖者多创下了6.5元/只三黄胡须鸡的利润空间。
饲料价:经换算,按现价玉米为1.9元/kg时,生态三黄胡须鸡的配合料核定为1.5元/kg(湖南地方预算价,未含粉碎、搅拌电费、以及饲料袋等费用),即饲料价为同期玉米市场价的79%,市场玉米价上涨或下降,生态三黄胡须鸡的配比饲料相应同比上涨或下降。基本生长标准为:(一般常规品种鸡)150日龄时,公、母均重达到2.1kg以上,180日龄时,公、母均重达到2.5kg以上。150日龄时,整个饲养成本在19~24元/只(不含人工工资、场地租金等)。
如果人们能够做到驱除贪婪之心,以自身的心理心态平衡来保证禽体生理生态平衝,促进禽体稳定的发育增长,遵循它们生长的自然规律,不刻意追求它们快大快长,一定会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正如自然成熟三黄胡须鸡的饲养,由于在禽体生长所需的钙、磷补充和饲粮投喂上相对比农村传统散养三黄胡须鸡还要平衡、有规律性,那么,在几年的实践中发现,它们的自然抗体不但会远远高于快大快长三黄胡须鸡,甚至还要高于农村的传统散养三黄胡须鸡,所以在一般饲养的环境条件中,除注意一些寄生虫病发生外,很多细菌、病毒性病根本无需多加考虑,可完全免除抗生药物的使用,降低了养殖户的用药成本,同时消除了消费者惧怕禽体含有药残的心理。
五、现状:
现实生活中,养殖户想靠养三黄胡须鸡致富,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而消费者则想买到质优价廉的三黄胡须鸡,花较少的钱享受较高的生活质量。如何平衡买卖二者之间的供求矛盾,最大限度适应买方市场,是所有养殖专业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突破高质量—禽体自然成熟、高投入—“斗米养斤鸡”、高风险—惧怕疫病侵袭不敢形成规模养殖等“三高”瓶颈,应该是每一个养殖业者与执政者首先要解决的课题,只有突破了这个瓶颈,广大养殖户才可能真正找到可持续发展,长期致富的科学途径。
在畜禽疾病日益泛滥,无所不在地扰乱着人们的生活、危害着人们生命健康的今天,为了有效阻止病源的泛发,能够为保证肉质、营养口感的回归找一条新路,我们在多个省市留下足迹,研究实践生态养殖技术。在艰难的跋涉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成熟的生态养殖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已逐步被多个省、市的消费者认可而受到欢迎,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并多次将实践所得,及时在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贡献于社会,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胡须鸡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便是如何建设养鸡场,小编分别整理了刚起步的小型养鸡场建设和中大规模养鸡场建设的基本规划和注意要点,为养殖户们展示规模化、标准化的饲养道路该如何发展。
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逐渐意识到要想致富,就必须摆脱粗放的饲养模式,走规模化、标准化的饲养道路。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指引下,近年来,东北、山西、山东、湖北、河南等养鸡密集地区的农户,利用融资、合资、独资等模式筹备大量资金,向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模式转移,相继出现饲养5万只、10万只、20万只、50万只等中、大规模养殖的蛋鸡生产企业。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鸡舍设计经验,存在鸡舍建筑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原因,往往出现高投资、低收入的不良境况。鉴于此,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结合三十多年标准化鸡舍建设经验,推荐如下适合农户建设的中、大规模养鸡场,供养殖户参考。
一、适合养殖农户的群体
适合于有3-5年蛋鸡养殖经验,有一定经济基础,技术、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较强的养殖农户,推荐饲养规模为1-5万只。
二、鸡舍建设的基本规划
1、场址选择:避开养殖密集区,水质较好。
2、饲养模式:“育雏育成”和“产蛋”两阶段笼养。
3、鸡舍建筑
推荐采用密闭式鸡舍,四列三层阶梯式饲养,水泥地面,墙面白水泥批白,自动饮水、通风、机械喂料、清粪等。
三、规模化鸡舍(以1.5万只为例)具体建设及设备选型
(一)、标准化鸡舍建筑设计
四列三层五个过道,实际笼位16896只,鸡舍建筑面积1168平方米(包括操作间和宿舍)。
鸡舍长92.54米,其中前过道(包括机头)3.5米,后过道(包括机尾)2.5米,单列笼长85.8米;44组笼,单笼长1.95米(包括笼架);鸡舍宽12.22米,其中粪沟宽1.57米,中间三个过道宽1.1米,两边过道宽0.95米;鸡舍屋檐高2.6米,屋脊高1米;鸡舍前侧面设操作间宽3.5米,长4.5米
(二)、标准化鸡舍土建
1、地基
冻土层以下,基础深1.2米(北方),打钎拍底,混凝土垫层,砼C15,基础砌筑砂浆M7.5,基础砌砖由50厘米宽经两步放脚到37墙,鸡舍内外高差0.3米。
2、墙体(包括墙面厚度和墙体高度)
墙体厚度:南方地区厚度24墙体;北方地区37墙或24墙加10厘米厚保温层,砖混结构,砌筑砂浆M5。
墙体高度:2.6米,高出最上层鸡笼1-1.5米。
墙体沿墙每高50cm设置一道拉结筋2Φ6。构造柱400×360,砼为C25,配筋6Φ12Φ6@200,构造柱在混凝土底板处生根。墙体在2.35米处设砼圈梁一道,配筋5Φ12Φ6@250。门窗口设过梁。圈梁过梁砼柱为C25。
3、屋面结构
屋顶采用双层彩钢板,中间夹10厘米厚聚苯(容重14Kg以上)保温层。柁的跨度为11.96米,脊高1米,每架柁的间距为4.49米,柁的上弦为20号工字钢,中间用20厘米×20厘米、厚1厘米的钢板将工字钢两面对帮焊。下弦为直径1.8厘米的钢筋,中间用花篮螺栓链接,檩条为100C型钢
四、场址的选择和布局要合理
从建场开始就应考虑到卫生防疫问题。场址应选择在地势高,供电供水和交通方便,但应远离公路、铁路、闹市、集市及生活区,特别是要注意远离其他畜禽场及屠宰工厂。饲料库、生活办公区、生产区等各区布局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最好要有200米的缓冲防疫隔离带。还要建立可以封锁隔离的功能单元或小区,以便发生疫情时可以紧急处理。
科学的房舍构造及建筑:房舍建筑应具有相对的密闭性,防止飞鸟、野兽和老鼠等进入房舍而传播疾病。还应确保能够提供不同年龄鸡所需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采光等条件设施,舍间距应在15米以上。
受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内不少企业减员或停产,从而使返乡农民工增加,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想利用当地的资源,自主创业。笔者认为,农民工在家建设小型养鸡场实现在家创业就业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门路。为了使他们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利用最少的投资来发挥最大效益,小编还总结了新建小型鸡场“五要五不要” :
一要合理选择场地,不要盲目乱建。尽量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地下水位 2 米以下地面平坦或稍有坡度,沙质土壤,通风良好,水源、电力充足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建设鸡场;不要建在低凹潮湿、通风不良的地方。远离学校、村庄、集镇等人口密集的地方;不要在风景名胜区、取水水源和明令禁止的地方建设鸡场。
二要合理利用资金,不要贪大求全。很多人在刚开始建场时,就考虑建饲料场、育雏场等辅助设施,认为用自己配的饲料和育雏的鸡苗放心些。其实不然,在刚建场时,一般人的资金不是很充足,如果建这些场的话,必然要花费不少的流动资金,从而会减少和挤占建设鸡场的资金。现在,一些大型饲料场生产的配合饲料营养丰富、质量安全可靠,比自己建的小饲料场无论从哪方面比都要好,而且不需要饲料原材料资金,需要多少饲料就订多少饲料;另外一些大型的鸡场和养鸡专业合作社都建有专业的育雏场,由于蛋鸡一般要一年多才更换一次,自己建的育雏场一年只用一次,也很不划算。
三要综合配套养殖,不要单一养殖。目前,农村山林、水塘资源丰富,采取鸡-鱼、鸡-果等配套养殖,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鸡粪,还可以增加收入。
四要注意环境保护,不要污染环境。建设鸡场时一定要同时考虑建设鸡粪的处理设施,比如化粪池、沼气池等,不要让鸡粪直接排放。
五要做好疫病防控,不要偷工减料。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小型养鸡场建设和中大规模养鸡场建设该如何进行,上面分享的内容相信会对心有疑虑的养殖户有所启发,养殖户们应该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建设规模化、现代化养鸡场来赚取利润。
现代肉用鸡种的特点是:①现代肉用鸡种多数是以公司名称或编号进行命名。②现代肉用鸡种为杂交鸡,具有显著杂种优势。③现代肉用鸡种具有全面的优异性能和某些突出优点。④现代肉用鸡种遗传基础比较狭窄。
怎么样提高胡须鸡育雏率?大铜锤农场提醒您提高胡须鸡育雏率要多方出击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要作好。进雏前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密闭较好的育雏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福尔马林40毫升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1小时,熏蒸时可将饲料槽、饮水器和其他用具放在育雏舍内同时消毒,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让其空气对流1天。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 (更多…)
在广东惠阳胡须鸡的养殖过程中,为了起到良好的饲养效果,有些小窍门也可以帮我们起到一定的作用,今天大铜锤给大家介绍胡须鸡养殖的几种新方法:
1.终身免疫法 美国禽畜专家在鸡蛋孵化到18天的时候,将蛋壳一点用醋酸软化,用注射器把疫苗注入胚胎中,这样孵出来的小鸡基本上可以终身免疫。
2..饥饿法 在胡须鸡母鸡的产蛋期前一个月内,每周先逐步减少饲料,以后将饲料控制在正常食量的20%以内,以饮水为主。一个月后,逐步增添饲料,胡须鸡产蛋量提高30%左右。
3.截翅法 近年来国外对胡须鸡仔进行截翅,平均增重5%~8%,产蛋量增加8%~20%,出肉率提高10%左右。
4.土料法 在蛋鸡日粮中加喂3%~5%膨润土,可增加采食量和产蛋量。在胡须鸡肉鸡日粮中以加入3%的膨润土为好,增重率提高20%。
5.冷饮法 炎热季节,让产蛋鸡饮用冷水,能刺激食欲,增加采食,可使产蛋率提高12%左右。
6..添加维生素C法 研究发现,在每吨饲料中加维生素C50克,可使母鸡提高产蛋率11.7%,饲料消耗少。
7.彩色法 将母鸡食槽涂上绚丽的彩色,可使鸡的食欲大增,产蛋率提高10%以上。
8.添加羽毛粉法 在饲料中加入35%的羽毛粉,可使鸡的瘦肉增加,肥肉脂肪减少,产蛋量可提高200%左右。
9.明暗法 让母鸡光照2小时,然后在黑暗的房间关6小时,可使母鸡多产大蛋而且均匀。
10.喂废纸法 把废书、旧报纸切成碎屑揉成小球拌在鸡食里喂鸡,一个月后,可使鸡的产蛋率提高30%。
11..喂红辣椒粉法 在胡须鸡饲料内加入1%的红辣椒粉,并加入少许植物油喂胡须鸡,可提高产蛋率8%。
12.听音乐法 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在其他条件没改变的情况下,在惠阳胡须鸡舍内不断地播放优美的单乐,三个月后使鸡的蛋增大。产蛋率也可上升10%左右。
13.杀鸡给胡须鸡看增蛋法 试验证明,杀鸡时让母鸡观看,可以促进母鸡下蛋。其理论依据为动物的“负反授”信号,即动物临死时会向同伴发出信号,要求幸存的同伴加快繁殖,以避免种族的灭绝。
养三黄胡须鸡生产中,给三黄胡须鸡打针是常事,但不少养殖户对药物性质不了解,打针部位选不准,方法也不对,以致造成药液注入体内后又流出,打针部位发炎、肿胀,有时引起三黄胡须鸡死亡、瘫痪等,给养殖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笔者建议给三黄胡须鸡打针一定要注意方法。
(更多…)
冬春季节,天气寒冷,胡须鸡蛋鸡的产蛋率往往会下降。此时,若采取以防寒保暖为主导的综合技术管理措施,则可有效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大多数胡须鸡冬季停止产蛋,但如果饲养管理得当,就可以改变这种状况,使胡须鸡每年多产50~70个蛋。增设防寒保温设备鸡舍四周夹好防风障,舍内地面铺垫草,门窗糊好,夜晚放草帘保温,使室温始终保持在10℃以上。如果养鸡较少,最好夜间放在屋里。鸡舍要有运动场在鸡舍内设休息栖架。鸡的密度以每平方米5只为宜。早晨放鸡时要注意调整舍内外温差,防止感冒。舍内外要吊菜,喂吊食,以促进胡须鸡运动,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每天保持13~14小时光照,如阳光不足要补充灯光。可用白酒拌料饲喂用60度的白酒拌饲料喂鸡,每公斤饲料拌入30~40克白酒,产蛋率可提高20%左右,且能提高鸡的抗病能力。 搞好冬季防疫鸡舍要干燥洁净,经常更换草木灰,用来苏尔消毒,并经常喂些大蒜以及0.5%的高锰酸钾水等。 饲料多样化精料以高粱、玉米、稗子等为主,青饲料以胡萝卜、白菜、菠菜等为主。要勤添细喂不间断。产蛋期还要喂豆饼、玉米面拌菜、熟猪血、贝壳粉、鱼虾粉、骨粉等。每天要供足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