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脚鸡身高体大,体躯呈方砖型,颈粗短,胸深背宽,腹部丰满,腿粗胫长,多为单冠,少数复冠,虹彩粟色,肉垂红色或紫色。喙、胫黑色,多数有胫羽。皮肤白色或淡黄色。
大铜锤农场
高脚公鸡羽毛红色,颈羽、鞍羽、翼羽、尾羽黑色。高脚母鸡以深鹧鸪色居多,亦有黄色、白色、黑色。成年鸡体重:公2873克,母鸡2200克。成年鸡全净膛:公66.9%,母64.3%。开产日龄160~170天,年产蛋110~140个,蛋重65克,蛋壳多为浅褐色,少数白色。
记者在连山村的山润农牧专业合作社基地,见到这3名阳光帅气的小伙子——“90后”的退伍军人徐向龙、徐迪和谢豪。
伯乐相助 结伴创业
目前我们共养了两万多只鸡,第一批鸡已陆续上市。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徐叔叔的鼎力相助。”刚开始对话,徐迪就道出了他们的“伯乐”徐建康。
“徐叔叔一直从事建筑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他。”徐迪说,“通过网聊,徐叔叔知道我和谢豪对养殖业很感兴趣,并且正在外地学习养鸡,便主动提出要帮我们一把。”
去年,来自营山县星火镇的徐迪和谢豪退伍后怀着对养殖业的兴趣,计划回乡养鸡,可无奈资金短缺。
“两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有理想,而且当过兵,吃得苦,我觉得应该帮助他们。而我儿子徐向龙也退伍不久,不如让他们几个年轻人好好干一场。”徐建康说,没想到,一直在县城长大的儿子爽快地答应了他的建议。
“退伍后我一直很迷茫,不知从事什么工作,当父亲提到搞养殖,我顿时觉得这是个不错的选择。”徐向龙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
于是徐建康出资50万元,让3名小伙子发展养鸡。“资金全部由我出,基地的养殖、技术、销售等全部交给他们3人负责,所有利润也归他们平分,我只想带年轻人走上创业路。”徐建康如是说。
创业之路 有苦有乐
“两万多只鸡,每人要负责七八千只,各管理一大群。”徐向龙说,“我们吃住在基地,连家都很少回。”
“去年12月,当第一批鸡苗运回时已是晚上10时,我们3人连夜将雏鸡装进自制的脱温箱,然后喂水观察,第一天就战了一个通宵。”谢豪告诉记者,养鸡不单单是白天的事,到了晚上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平时我们用金银花、鱼腥草、板蓝根等中草药进行防疫,加之我们在网上学习养鸡技术,至今还从没有遇到技术问题。”徐迪说,他们每晚都睡在鸡舍旁,半夜要起来巡逻几次。
今年春节,他们回家仅一天,就损失了约500只小鸡,这让小伙子们十分心痛。“过年时放鞭炮,小鸡一受到惊吓挤在一起,有的当场就被踩死了,如果我们在场,可能就不会发生此事。”徐迪后悔地说。
记者发现,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黢黑,手脚到处是蚊虫叮咬的大包小包。“创业是艰辛的,但咱当兵的人吃得苦。”徐向龙告诉记者。
看着小鸡一天天长大,3名小伙子格外高兴,因为这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感情。当捡到第一枚蛋、卖出第一只鸡,他们都会感到无限快乐。
回归自然 生态养殖
我们引进的是狼山鸡,这与本地村民饲养的黑色土鸡相近,适宜散养。狼山鸡产蛋多、蛋体大,并且体肥健壮、肉质鲜美。”徐迪介绍说。
在山坡上,一群群狼山鸡争相觅食啄草。“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采用林下、丛间散养,除了喂玉米外,不加任何饲料,狼山鸡的肉质会更鲜美。”徐迪告诉记者,由于采用生态养殖,第一批出栏的鸡深受顾客喜爱,成都、南充及周边县市的顾客都慕名前来购买。
“我们申请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太蓬鸡’,正在建设电商平台,下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后,争取能进入更广阔的市场。”3名小伙子对前景充满了信心。
在徐建康看来,3个后辈的精神也激励着他,他正在养殖基地投资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如今已修通公路1.1公里,建成鱼塘120亩,种植水果和珍稀林木750亩,一个集生态养殖、绿色种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园逐渐形成。
在贞丰县永丰街道巧贯村,说起黄莹,没有人不知道,“她林下养土鸡,搞到事喽!”桥贯村村民黄初成对笔者说道。
1月10日,笔者来到黄莹的土鸡养殖场,看到黄莹和他的工人正在给鸡喂食。说明来意后,黄莹指着一片林地说:“你们来得不是时候啊,今天天气不好,鸡全部在鸡舍里,要是往天,这片林下是一群群活蹦乱跳的土鸡。”
据黄莹说,今年6月份开始养殖土鸡,林下养殖面积40余亩,种植的果树有五星枇杷、车厘子、核桃等果树,都已经开始挂果;她养的土鸡名叫“香鸡二号”,现在栏400余只,已出栏1200余只,毛收入80000余元。
对于一个没有养鸡技术的人,为什么会想起发展林下养鸡呢?记者在和黄莹的谈话中找到了答案。
黄莹说,她在外面打工20多年,虽然钱挣得多,但一直不踏实,所谓落叶归根,她总想回家做点什么。2010年,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离开工资不错的公司,回家发展林下养鸡。“当时就一个理: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很讲究吃,喜欢吃绿色、无公害的食品,经过多方对比,我瞄准了广西桂林产出的土鸡‘香鸡二号’!”黄莹说。
说起发展林下养鸡的过程,黄莹的丈夫章文启心酸地说,林下养鸡很辛苦,前三年他们要给村民租来的几十亩土地栽种上果树成林,但这个过程是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的,到现在把在外打工挣到的40多万元都投了进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快熬出头了,果树开始挂果,鸡出栏,有了可观的收入!”章文启高兴地说。
在林下养鸡,鸡吃虫子,还吃草、节约饲料成本、节约土地,同时鸡粪肥地、树林长势好,是一举多得的事儿,收益也很大。据黄莹说,今年他们打算在林下养殖土鸡10000只,把林下养殖面积扩到100亩,如果顺利,今年年底可收入20余万。“但由于资金有限,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我们帮助和扶持!”黄莹说。
林下养鸡,除了定时向林里撒玉米、大豆、谷糠等粮食作物外,平时土鸡都是在林间捉虫和啄草吃。黄莹养殖场的土鸡体格壮,营养价值高,很快成为村民们招待客人的佳肴及城里大饭馆的“紧俏货”。
在黄莹的林下养殖场,常有人前去请教她林下养殖的经验和技术,她总是细心地讲解。
一人富不算富,“我希望更多乡亲和我一起发展林下养殖,规模化养殖土鸡,一起过上富裕的生活。”黄莹衷心期盼着。
图文无关
谈起养殖户,我们所想到的画面也许是这样——顶着炎炎烈日拼命奔走追鸡赶鸭,或是站在泥泞地里搅拌饲料。而在遂溪县遂城镇新滩村,“90后”青年杨永泰却勇于开拓创新,把无人机“培养”成了赶鸭好帮手。当别的养殖户还顶着烈日,为成千上万只鸭子归队回巢烦恼时,他只要轻轻地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实现远程赶放鸭子。
1992年出生的杨永泰,是遂溪县遂城镇新滩村人。来到杨永泰养殖基地时,他正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监控养殖场。他皮肤黝黑,留着一头短发。两年前,大学毕业的杨永泰,辞工回到家乡帮助父亲管理养鸭场。他希望像父亲一样,用自己的双手为家里撑起一片天,同时运用新科技改善养殖场经营,打出自家的品牌。
大学期间,杨永泰学习的是学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对电子设备甚是喜爱。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上网时被无人机航拍的照片所迷倒,于是购置了一台无人机。当无人机到手的那一瞬间,杨永泰突然产生了一个新颖的想法——用无人机来赶鸭子和进行养殖场的监控工作。
有了想法,杨永泰便开始实施,没想到效果很好,“鸭子天生胆子小,它们怕鸟或一些飞行物,所以用无人机来赶鸭子成效特别显著。”杨永泰饶有兴致地说道,以前每天人工驱赶鸭子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实在太多,一家人为此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
杨永泰说,每次无人机起飞前,他都会仔细地组装、检查飞机和遥控器等设备,并根据天气、风向等作出调整。赶鸭作业时,只要立于岸上阴凉处或坐于棚间,就可以指挥一支鸭子大军,让鸭子们臣服于无人机下。
“养一万多只鸭子,只需大约20分钟,就可以将所有鸭子赶回鸭场,十分省时省力。”而据杨永泰介绍,以前,父亲和两兄弟起码要花一个小时才能将鸭子全部赶回,大大节省了用工成本。
据了解,目前国内无人机多用于航拍摄影和环境监测等工作,运用来赶鸭子以及对养殖场进行监控的做法并不多见。如今,杨永泰购置了两台无人机,利用空闲时间上网自学相关科学技术,研究电子制作和维修,希望通过科学技术来实现养殖的自动化,包括赶鸭、拣蛋、喂养等过程的自动化。
杨永泰的养殖场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海沟,时常有海水补充入池,再加上鸭苗来自海南,品种优良,因此多产青壳红心的海鸭蛋,颇受市场青睐,多批发销往外地。但杨永泰不满足于传统的销售模式,他已计划与电商合作,借助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将自家的优质产品销往外地。他说,希望可以实现生产、包装、销售等“一条龙”服务,逐步打造属于自家的品牌。
“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吃到我们养的月子鸡,健康又美味。”近日,邵阳武冈农民杨柏良把他的“太空养生鸡”体验馆,开到了长沙。他还计划将鸡肉制作成真空包装的熟食,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全国各地。
可什么叫“太空养生鸡”?乍一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会觉得有点玄乎。记者了解到,原来“太空养生鸡”与普通土鸡的最大区别,就是种蛋和养殖方式的不同。
“太空养生鸡”是2002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的一个科研项目,即从泰和乌鸡种鸡所产的种蛋中精心挑选出9枚种蛋,交给航天工作人员搭载到“神舟三号”宇宙飞船,经过七天太空遨游,绕地球飞行108圈以后孵化而来的。
为了养好来之不易的“太空鸡”,杨柏良把养殖场建到了位于邵阳武冈市德江村的梓木岭上,海拔高达1000多米,面积10万多亩。
每天,这些“太空鸡”像鸟儿一样,啄食山中的百草百虫作为餐间“零食”。它们的“主食”,则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提供配方,经过科学配比,用玉米粉、大蒜、洋葱、发芽稻谷以及有机硒含量高的中草药材等食料综合调配而成的饲料。目前,养殖场常年存栏胡须鸡约为1.5万羽,年出笼鸡10万羽以上。
杨柏良介绍,相比于普通肉鸡3至4个月的成长周期,一只“太空养生鸡”需要养殖10个月到1年才能达到3斤重。每养一只“太空养生鸡”的成本,大概为120元。因此,“太空养生鸡”一只售价200元,比普通土鸡价格确实要贵出许多。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贵的价格,应该意味着更高的营养价值。国家农副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湖南)的检验报告显示,太空养生鸡的蛋白质和硒元素含量,是普通土鸡的5倍。
“只需放盐和少许米酒稍加调味,炖40分钟左右,就能烹饪出一道鲜美的太空养生鸡煲,不用再放任何其他调料。”说起“太空养生鸡”的味道,杨柏良自信满满。
近期,杨柏良把“太空养生鸡”体验馆开到了长沙芙蓉区一个居民小区内,他计划通过开设更多的体验馆,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上自己精心养殖的鸡。并打算与酒店、餐厅合作,让“太空养生鸡”走上更多长沙市民的餐桌。
图:王海燕
今年40岁的王海燕曾经是外出打工的小妹一枚,但如今她却成为了村里的“明星人物”,是村中的养殖大户,合作社董事长,党支部书记,更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她今年40岁,1995年,高中毕业的她外出打工,11年后返乡,用攒下来的积蓄创业。栽桂花、养土鸡,用了4年多的时间,她成了佛镇村的养殖大户。富起来的王海燕成了村里的“明星人物”,村上的老党员找到王海燕,动员她竞选,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虽然得到了老党员的信任,但村民们对这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没多少信心。王海燕立下约定:吃得了苦,绝不中途放弃,除了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还要在3年内硬化一条村里的公路。
王海燕选择了“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乡亲们养鸡、种山地蔬菜。鸡苗、种子和技术她来提供,村民们出饲料钱和肥料钱,销路由她来统一联系。2012年,王海燕实现了竞选时的承诺,村里第一条硬化公路完工,她接着提出了新目标,并在村民大会上表示,村里的道路也要全部硬化。同年,王海燕当选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她被评为了重庆市三八红旗手标兵。】
工作人员给土鸡蛋贴上二维码
“鸡蛋上面贴上二维码,消费者购买这种鸡蛋时,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知道该产品的‘前世今生’,轻松识别正宗土鸡蛋。“日前,在重庆市水市乡农村电商服务站,工作人员一边将一个个土鸡蛋上贴上了二维码标识,一边向笔者介绍。
“你看,这些鸡蛋就是青龙村民罗术云家的土鸡下的蛋,这些图片是显示她家土鸡在林子里吃虫草的信息,这是那里的生态环境照片。”工作人员高兴的介绍道。
随后,笔者使用手机解码软件扫描二维码,便能看到土鸡具体的养殖方式、产出情况、农户个人信息、养殖地照片、生产日期及产地等内容。
“在鸡蛋上贴二维码,一是给顾客时尚感;二是可以起到防伪作用,防止别人以次充好;三是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手机轻轻一扫,和鸡蛋有关的信息一目了然。”黔江区水市乡农村电商服务站工作人员杨爱华介绍,鸡蛋只是我们的先期试验品种,而且效果很好,1000余个贴了二维码的鸡蛋在微信朋友圈一发,很快就便被一抢而空。
据了解,水市乡利用电商平台“一站三点”和网上村庄、农村淘宝等网络载体,大力开展“电商为媒、远山结亲”活动,将贫困户农户的土鸡蛋、土鸡、月子鸡、胡须鸡、食用干菌、红米等等农产品、畜产品利用网络进行销售,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据介绍,水市乡利用电商平台,日销售土鸡蛋等农产品上万元,不仅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的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的10月17日是第三个国家扶贫日。
作为新时期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如何用更少、更有效的投入换来扶贫工作的大提升,亟须创新的思路及方式。
时下,以保险扶贫为代表的金融扶贫,正成为精准扶贫工作中一个创新思路:从宁夏为58万贫困人口提供“脱贫保”,到河北阜平创新的“金融扶贫、保险先行”;从云南昭通医疗费用“一站式报销”,到河南兰考的“脱贫路上零风险”……
在惠州北部的山区县龙门,通过政府与保险公司的联手,也做起了金融扶贫的试验:他们免费为龙门县平陵镇竹龙村的44户贫困户(共134人)送上了定制式的“扶贫保险”,提供了1794万元保额,为精准扶贫加上了一道“保险”。
贫困户获“扶贫保险”
保额比新农合还要高
因为地处偏远山区,远离平陵镇,想要进入竹龙村,必须从金龙大道拐进村道蜿蜒而入,在这个以畜牧养殖收入为主的村落,长期背负着“贫困村”的担子。
与往年的扶贫日活动“送钱送粮”的形式不同,今年的国家扶贫日活动中,竹龙村的44户贫困户收到了一份别样的“扶贫礼物”——一份专门为他们而设计的保险。
“对于山区贫困家庭来说,抗风险能力是比较弱的,因疾病和发生人身意外伤亡导致的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中国人寿惠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透露,精准扶贫脱贫,需要因人因地施策,而保险业在此之中可发挥积极作用。
在惠州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该公司结合竹龙村的扶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扶贫专项保险”,作为“金融扶贫”落地尝试。
据了解到,此专项保险的保障范围包括了意外身故、意外残疾或烧伤、疾病身故、重大疾病四大方面的人身综合保障,竹龙村的44户贫困户共134人获赠了这款“扶贫保险”,提供了1794万元保额。
其中,意外身故保额828万元、意外残疾及烧伤保额690万元、疾病身故保额138万元及重大疾病保额138万元。
以此保费计算到获赠保险的个人,被保险人若是因意外导致残疾或烧伤,最高可获得约5万元的保险金。
“相比普通新农合,一旦获赠保险的村民遭遇疾病或意外,这份专属保险可以获得更多的赔付,减轻这些贫困家庭因病或意外伤亡时的经济压力。”前述中国人寿惠州分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款保险为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解除了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与普通保险要求投保人身体健康不同,该款专属保险特别约定了可承担投保前疾病责任,让“扶贫保险”的保障范围更加全面。
精准扶贫“一村一策”
“扶贫资金+信贷资金”
在竹龙村对口帮扶单位惠州市金融工作局看来,保险可以针对病、残、灾,对症下药,约八成的致贫原因都可因保险而得到缓解,这对于竹龙村的脱贫将有很大作用。
事实上,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扶贫原则,除龙门县外,惠东县也提出了“保险扶贫”模式,通过为贫困农户创业脱贫提供全面的保险保障,解决因灾致贫、返贫等问题,而惠州其他一些县(区)也对于如何开展“金融扶贫”进行了探索。
以博罗县为例,今年该县就结合7个省级贫困村实际,拟定发展“农业示范基地”“空中花园立体栽培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现代农业项目,并探索发展“光伏发电”“保险扶贫”和“金融扶贫”等扶贫新模式。
其中,“金融扶贫”主要是通过挖掘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扶贫产品,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采取“扶贫资金+信贷资金”的金融扶贫模式,整合运用扶贫贴息、支农扶贫再贷款、财政补贴、机构担保等政策措施,完成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当然,扶贫单靠“政府之手”是不够的。
为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创业致富过程中资金不足问题,从2015年起,中国人寿惠州分公司就启动了扶贫担保基金贷款制度,通过多方筹资,建立“扶贫担保基金”,并选取商业银行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扩大贷款资金。
除了保险公司,惠州的部分银行业机构也在探索新的扶贫路子。
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户信用评分+信贷”模式应用较多,通常是银行对有技术、有能力,无资金发展生产的建档贫困户,通过信息采集、信用评定、贷款授信等方式,直接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解决无抵押、无担保难题,并依据农户信用评级对应放大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
马建功是榆中县小康营乡红寺村耳熟能详的养鸡大户。曾经的马建功是一位外做建筑工程的工程师,但在深思之后以及巨大的土鸡养殖前景的诱惑下,他开始养起了土鸡,如今年入百万。
幽静的山林,成群的土鸡,生态养殖。5月8日,在榆中县小康营乡红寺村的康苑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里,马建功正在给自己的土鸡喂玉米和杂草,一群群土鸡飞奔着来到他身旁,争抢着啄食。昔日无人问津的荒山,今朝正以巨大的经济潜力造福一方百姓。说起生态养鸡,马建功顿时滔滔不绝:“我们这个合作社,目前规模已有1万多只土鸡,效益很可观。下一步,还要散养野猪、梅花鹿等畜禽。”
谈到合作社里生态养鸡的优点,马建功坦言,生态养鸡投资少、见效快、利润可观,而且技术含量不高,一般人都可以掌握要领,适合家家户户发展。同时,鸡的活动范围大、抗病能力强、疫病少,并且林地的草、虫为鸡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鸡粪还有利于树木生长。特别是生态鸡下的蛋,无添加剂、无激素、无药物残留,符合当前人们追求绿色健康消费的要求。
多年来,马建功一直在外做建筑工程,但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节,建筑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面对七八十个工人的生计问题和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打工困难的问题,马建功经过深思熟虑后,打算转型做别的产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加上他多年闯荡生活积累的丰富社会阅历和宝贵经验,认为养殖土鸡是个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他决心回乡养殖土鸡,带领村民们共同致富。
通过选场地、了解实际情况,他分析了自身及环境的优势,如今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生态性要求越来越高,生态鸡、生态蛋都深受人们欢迎。而红寺村周围的荒地洁净无污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建生态养鸡场的理想地址,并且小型生态养鸡场投资不多,技术要求也不高,而且土鸡蛋市场销售好。于是在2014年,马建功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土鸡散养基地。为了节约开支,他自己动手,鸡场很快就建成了,并购进了第一批鸡仔5000只。可是在饲养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料想不到的难题,为了养好鸡,他多次请技术人员到鸡场进行现场指导,又购买养鸡技术书籍,学习养殖技术。通过更新饲养方法,在他精心喂养、细心管护下,雏鸡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一年下来,由于他的专业合作社里的土鸡不喂饲料,以杂草、虫子为主食,产的土鸡蛋营养价值高,并且无污染,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有很广阔的市场。
掌握了科学养鸡技术,尝到甜头的他在今年扩大了养殖规模,目前已放养了10000多只土鸡。按每只100元计算,只此一项年收入就可达到100万元,另外再加上土鸡蛋的收入,收入相当不错。
在创业收益的同时,马建功没有忘记乡邻,鼓励引导乡邻通过林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入生态养鸡的行列,对上门取经的乡邻,总是耐心辅导。现该村已有许多人加入到了养殖行列中来。“致富无需去远方,舞台就在家门口!”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提起马建功返乡创业的事迹,村里的干部群众无不点头称赞:“马建功在咱们村是个人才,我们红寺村就缺这样的致富带头人,有了产业,我们的好日子也就不远了!”
通过摸索与实践,马建功找到了自己和乡亲们的致富之路。说到今后的打算,他说,接下来,他会更加努力,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土鸡养殖行业,让他的生态养殖场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带领更多的乡邻走上致富道路!
“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一句名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鸡也成为日常肉类之一,下面大铜锤农场介绍二款胡须鸡不同蒸法:
1、干蒸鸡
【口感】酥烂鲜嫩,清香适口;
【原料】胡须母鸡:1000克;
【调料】桂皮:5克,大葱:25克,姜:25克,醋:15克,八角:5克,盐:10克,花椒:5克;
如何做干蒸鸡才好吃呢!!!
1、把鸡头,爪,翅膀尖切去不要;以背部开膛,掏去内脏洗净;
2、用精盐把鸡的外皮擦匀,膛内撒入精盐腌好;
3、茴香,花椒,桂皮用布包扎紧与葱段,姜块一起装入鸡膛内,上屉用旺火蒸烂;
4、取出去掉茴香,姜块,等料不要;
5、鸡晾凉拆去骨,再切成5厘米长,1厘米宽的条,码在盘里即成。
2、田七蒸鸡
【功效】大补气血。适用于产后血虚、面色萎黄及久病体弱等症;
【原料】胡须母鸡:1500克;
【辅料】田七:20克;
【调料】姜:10克,大葱:10克,黄酒:15克,盐:3克,味精:1克;
如何做田七蒸鸡才好吃呢!!!
1、鸡宰杀后洗净,剁成长方形小块,分10份分装碗内;
2、将田七一半研末备用,另一半蒸软后切成薄片;
3、田七片分放于盛鸡的碗内,并摆葱段、姜片各少许于田七片上,再分别加入清汤、黄酒、盐,上笼蒸约2小时。
4、出笼后去葱、姜,加味精,并将余下之田七粉分撒于各碗的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