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须鸡种蛋的孵化是胡须鸡养殖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胡须鸡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要想获得理想的孵化率和品质优良的胡须鸡仔,除培育健康高产的种鸡群、提高胡须鸡种蛋的品质和加强胡须鸡种蛋的消毒外,孵化条件是一个关键措施。本文主要从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等方面讨论孵化条件对孵化率及胡须鸡仔质量的影响,探讨提高孵化率及胡须鸡仔质量的途径。
1.温度
1.1温度的作用
温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条件,对孵化率和健雏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的。没有适宜的温度,胚胎就不能发育或发育不正常,就得不到好的孵化效果。
1.2温度的要求
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自温调节能力,故需较高的温度;孵化中期,胚胎物质代谢日益加强,体温调节能力也逐渐加强,此时温度要保持平稳;孵化后期至出壳前,胚胎已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加上本身新陈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体热,此时温度还应稍低,以利散热。因此,孵化期应遵循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则。
1.3温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1.3.1影响出壳时间和孵化率
孵化温度高则胚胎发育快,胡须鸡仔提高出壳;温度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出壳时间晚而拖延。据试验,37.8℃孵化21天出雏,孵化率最高;38.5℃仅要20天就出雏;39.5℃只需19天,且胡须鸡仔体重轻,孵化率低;35.5℃要延迟到24天出壳,且大多数胚胎死于壳内。
1.3.2影响胡须鸡仔质量
孵化过程中,温度过高、过低或时高时低都会使弱雏增加,健雏率降低。如孵化温度高会造成胡须鸡仔个体细小,绒毛太短或成小卷团,眼、喙异常,卵黄囊和肠留在腹腔外不能及时进入体内等;温度过低胡须鸡仔不活泼,绒毛粗糙、干燥,腹部肿大柔软,脐环闭合不良,跗关节红肿,站立不稳等;温度时高时低也常会出现脐环闭合不良,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弯趾或八字脚等。
1.4温度的控制
应根据胚胎的需温特点、入孵方式和孵化方法正确供温。如分批入孵时采用恒温孵化法,孵化机的温度控制为37.8℃,出雏机的温度为37.0℃~37.5℃;整批入孵时采用变温孵化法,1-7天孵化温度38℃,8-12天为37.8℃,13-18天为37.6℃,19-21天为37.0℃,孵化室室温最好控制在22℃~26℃。这样,方可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2.湿度
2.1湿度的作用
湿度具有导热作用,在孵化初期可使胚胎受热均匀,孵化后期有利于胚胎生理热的散发;湿度不当会影响蛋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湿度还有利于胡须鸡仔出壳,出壳时,在足够的湿度和空气中CO2的作用下,使蛋壳的CaCO3变为Ca(HCO3)2,蛋壳变脆,便于胡须鸡仔出壳。
2.2温度的要求
孵化室和出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孵化机内保持50%~60%,出雏机保持65%~75%。
2.3湿度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胚胎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不及温度敏感,一般不会造成孵化率大幅下降。但湿度控制不当会影响胡须鸡仔的质量,如湿度过大,会延长出壳时间,胡须鸡仔体软,腹大,绒毛粘连蛋黄液;湿度过小,提前出壳,胡须鸡仔干瘪瘦小,绒毛干燥,发焦,有时粘壳。
2.4湿度的调节
湿度过大,适当减少水盘数量,或加强通风,使水气散发;湿度低,则适当增加水盘数量,冷天加温水,夏天加冷水,也可洒湿地面,增加水分蒸发,以提高室内湿度。
3.通风
3.1通风的目的
供给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O2,排出CO2;使孵化器内温度均匀;促进胚胎散热,防止自温超温。
3.2通风的要求
保持新鲜的空气,O2含量不低于20%,CO2浓度不超过0.5%,但不能因通风而影响温度和湿度。
3.3通风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孵化机内CO2浓度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增加,出现胎位不正和畸形等现象。据资料介绍,机内CO2含量超过1%,每增加1%,孵化率下降15%,当CO2浓度达到10%,胚胎将全部死亡。通风过度则会影响到温度和湿度,三黄胡须鸡仔出现眼睛闭合,眼部绒毛粘连,脱水,粪便呈绿色等。
3.4通风的调节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胚胎在孵化过程中的发育特点进行。一般在孵化初期通风量可以小些,孵化中后期,随着胚胎日龄的增大,代谢加强,通风量应逐渐增强,尤其在即将破壳出雏的情况下,更应注意通风,避免孵化后期胚胎闷死在壳内。每个孵化机都有通风孔,通过开启通风孔来调节通风,一般第一周开启1/4~1/3,第二周开启1/3~1/2,第三周开启3/4~4/4。
4.翻蛋
4.1翻蛋的目的 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使胚胎各部位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助于胚胎运动,保持胎位正常。
4.2翻蛋的要求 每隔1-2小时翻蛋1次,孵化满18天停止翻蛋。
4.3翻蛋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长期不翻蛋或翻蛋不正常,会降低孵化率,胚胎粘在壳膜上,粘着的部分出现畸形,如肢的缺少或畸形。据报道,整个孵化期不翻蛋,孵化率为29%;前7天翻蛋其后不翻,孵化率为79%;前14天翻蛋其后不翻,孵化率为95%。
4.4翻蛋方法 翻蛋的角度要有90度,以水平位前俯后仰或左右各45度为宜,并要防止震动。
5.凉蛋
5.1凉蛋的目的 驱散孵化机中的余热,让胚胎得到更多的新鲜空气,同时给胚胎冷刺激,促进胚胎发育。
5.2凉蛋的要求 在较冷的天气,孵化机供温稳定,通风良好,机内不超温,可以不凉蛋。在高温季节孵化,整箱入孵上蛋量较大,通风不良时需进行凉蛋,尤其是孵化后期胚胎物质代谢加强,自温超温时应加强凉蛋,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5~20分钟。
5.3凉蛋对孵化效果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凉蛋对孵化率影响不大。但在高温季节,整箱入孵时,孵化机内温度超温不进行凉蛋,则会引起死胚和弱雏增加,孵化率下降。
5.4凉蛋的方法 将孵化机的气孔或门窗打开,关闭电源,让胚蛋温度下降。凉蛋时用眼皮测温,以蛋贴眼皮,感觉微凉(32℃~35℃)即可,然后再徐徐给温,逐渐达到孵化所需要的温度。
【胡须鸡养殖设备】层叠自动化胡须鸡养殖设备有哪几种,设备有什么特点?
【专家解答】层叠自动化,顾名思义,就是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这种笼子必须要有高度精确的自动化设备才能完成整个的胡须鸡养殖过程,必须要有更加先进的生产工艺才能保证笼子的耐久性能,目前在市场上有三种生产工艺的笼子可供胡须鸡养殖户选择。
三种工艺:
1、冷镀锌。冷镀锌,也叫电镀锌,镀锌层薄,2—3年生锈,6—7年的寿命,做普通的人工养殖笼还马马虎虎,但做自动化设备笼是万万不能考虑的;
2、热镀锌。热镀锌,也叫热浸锌,镀锌层厚,不易生锈,耐久度高,能用15年—20年,但缺点是在镀锌池浸锌不均匀,造成毛刺多(这也是行业难题),容易把鸡毛刮掉,容易把刚下的鸡蛋扎破,鸡蛋破损率高,不能做品牌蛋;
3、静电喷涂。也叫静电喷塑,是用粉末状的涂料通过高压静电的引力吸附到笼具上,会自动化胡须鸡养殖设备在鸡笼和涂料中间形成一种高耐腐蚀性的磷化膜,涂料固定在鸡笼表面不易脱落,甚至随意的360度弯曲也不会脱落,在强酸的作用下也不会被腐蚀,经久耐用,能用15—20年,由于高压静电的吸附作用,表面光滑美观,没有毛刺现象的出现。由于表面光滑,所以能做高品质的品牌蛋,使鸡蛋价值更高,使鸡场的品牌价值也跟着升高。所以静电喷涂的鸡笼是做层叠自动化的最佳材料,没有之一。
设备特点:
1、层叠式养殖,层数可选,最高可达10层,单位空间养殖密度极高,饲养产出量大,可实现效益合理倍增。
2、自动喂料、饮水,节省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蛋料比。
3、自动集蛋,降低劳动成本,高效稳定。
4、输送式自动清粪,干燥卫生,节省人工,每天可多次清粪,大大减少鸡的呼吸道疾病。
5、饲养集中,减少工作人员在鸡舍中的流动接触量,利于鸡病防控。
【大铜锤农场结语】现在胡须鸡养殖场都追求自动化管理,层叠自动化胡须鸡养殖设备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胡须鸡养殖设备,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初夏季节每天的温度和昼夜温差变化很大,为保证给胡须鸡群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最好注意以下3点:
一、温度
胡须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23℃为宜,最低不应低于15℃。如遇到刮风天气应摇起篷布,防止刮风使舍内温度骤降。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和胡须鸡群的表现调节进风口的大小。每天下班前要检查排风扇皮带、电机,看温控排风扇是否灵敏。每天收看天气预报,以便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二、通风
初夏季节舍内以空气新鲜、气流速度较慢为好。入夏前把不应进风的地方修补好,尤其是排风扇处的漏风处必须处理好,防止因局部倒冷风,使胡须鸡舍整体通风不畅和近排风扇处的温度偏低,造成胡须鸡群发病而影响生产。当舍内氨气味较大时,应首先提高舍内温度,然后加大通风量。早上舍内空气比较污浊时,若必须加大通风量,应逐渐增加,最好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采用每次通风时间短些,多通几次的方式较好。通风时一定不要留死角。如要增加排风扇的开启个数,一定要谨慎,增开后仔细观察胡须鸡群的表现,无不良反应再进行。
三、湿度
入夏前要加足垫料。夏季垫料比较干燥,要经常洒水或喷雾消毒。棚架下若有积水,在秋天气温高时要放出棚架下的水,然后撒上白灰。舍内温度适宜时,要加大通风量。把乳头饮水线水压调低至10厘米以下,或把饮水器水位调至1厘米以下。经常检查饮水线,饮水器有漏水的乳头接头应马上更换或维修。若饮水器漏水要及时处理,防止因漏水造成胡须鸡舍内氨味过大,影响三黄胡须鸡群健康。
一、合量选配
有了优良的胡须鸡群,而不进行合理的选配,任其乱交乱配,那么,所产生的后代就不会好。因此,在同一品种的胡须鸡群中,每8—10只母胡须鸡挑选1只特别优秀的公胡须鸡,并具有独特的优良性能,如受精率、孵化率、抗病力强或外貌上具有某一特色的优点,利用这一公胡须鸡,选择相似优良性状的母胡须鸡进行交配繁殖。这样选配结果会使后代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二、提纯选优
胡须鸡的优良品种很多,在一个地区选择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性能和经济价值高、受群众欢迎的品种胡须鸡。实践证明,在一个地区推广一个品种为好,这样发展速度快,效果显著,也不容易混杂。同时,对于毛色杂乱、换羽特别早、产蛋过迟、胡须鸡蛋特别小的胡须鸡,一旦发现,应立即转群或淘汰。
三、建好孵化育雏点
在品种胡须鸡推广的地区,各重点场要兴办孵化育雏点,把引进的良种胡须鸡蛋在点上进行孵化,集中养10天左右再卖给农民喂养。同时还应向他们传授品种胡须鸡的科学管理和疫病防治技术。
四、严格选留种胡须鸡
当引进的良种胡须鸡达到一定数量时,应该把当地的劣种胡须鸡逐渐淘汰,由少到多,从公胡须鸡到母胡须鸡,最后全部被良种胡须鸡取代。在实现良种化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选留种三黄胡须鸡,特别要加强对种公胡须鸡的选留和培育,并开展良种的鉴定工作,逐步建立良种胡须鸡雏繁育体系,使优良的高产胡须鸡群持久地保持下去。
走地胡须鸡非常走悄!由于口味比人工喂养的好得多,非常受人们的喜爱。在我们山区,一斤土鸡的价在15元左右,而且数量非常有限,土鸡蛋也卖到八角钱一个。非常受市民的欢迎啊!前景是美好的,祝你能在08年发大财啊! (更多…)
有机胡须鸡,因为颔下有发达而张开的羽毛,形似胡须而得名。是我国现存比较古老的中型肉用地方鸡品种。有机胡须鸡脂肪少而皮薄,肉质细嫩,乳白色,当地的老百姓称为玻璃肉。口感香而略带甜味儿。蛋黄的颜色为金黄色而微红,营养价值高。
胡须鸡
下面为大家介绍有机胡须鸡养殖技术:
1.有机胡须鸡养殖场地的选择
土鸡的养殖区域一定要远离住宅区、农田、矿区、学校、饮用水源等,避免对这些地区的正常秩序造成影响;土鸡放养地要交通便利;林木的覆盖密度为60 %~80 %,选择饲养土鸡的林木最好是落叶阔叶林。因为夏季天气较热,而落叶阔叶林能够为夏季为土鸡遮挡阳光。还可以是具有经济效益的果树;所选择的养殖地最佳坡度为12~30 ℃。养殖场地的土壤要疏松、肥沃,养殖环境要清幽、水源较好、空气清新。
2.有机胡须鸡棚舍搭建
在林下与果园里的最高处寻找背风向阳的平地,再用钢管、空心砖、彩钢瓦等组建坐北朝南的简易鸡舍,将干净的稻草等铺在鸡舍内,并在鸡舍内用竹子、木条等为鸡搭建栖息架,在鸡舍前面用尼龙网等围成土鸡放养地,鸡舍的组建主要是为鸡提供遮风挡雨、夜间栖息的场所。
3.有机胡须鸡饲养管理要点
①清晨喂料加水时,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和粪便情况,若发现病鸡如流鼻水、眼泪,脸面肿胀及呼吸困难等,应及时挑出隔离或淘汰。健康的鸡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叫声清脆;病鸡则精神沉郁,行动迟缓或蹲伏昏睡,毛松翅垂。正常鸡粪为灰色,并有白色尿酸盐附着。
②夜间倾听鸡群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特别是冬天,由于通风不良,易造成呼吸道病,如发现有呼噜、喘气、咳嗽等,有必要的及时隔离,单独饲喂医治。
③注意鸡舍的温度变化,尤其冬季不得有穿堂风、贼风等。
④观察有无啄癖鸡,若发现应及时挑出,用紫药水将血色擦掉,并及时找出原因,是否天气环境变化、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光照过强等,对症处理。
4.有机胡须鸡喂饲管理
①饮水:提供充足干净的清水,每次加水时,一定要把饮水器清洗干净。
②喂料:料桶要分布均匀,料桶及秧盘要经常清扫,料桶里的料吃完后,拿出料桶,让鸡再吃净秧盘里的余料;提供全价配合饲料,料桶及秧盘要定期清洗干净,并一星期消毒一次,其内不得有鸡粪和其它脏物;如果拌湿料,料不要拌得太多,以鸡群一个半小时吃完为限度,然后要清洗吃料器具,以免余湿料发酸变质引起鸡只致病,高温多湿季节,喂料时要注意观察饲料有无结块、变味现象等,注意霉变的饲料不能饲喂。
③育肥:若后期(即上市前20天)鸡只不够肥,可到市场买些猪肥肉、油膘熬制成猪油拌入饲料,油渣也可以喂鸡,一般1包料加2—3斤猪油。
④整齐度差时,可增加每次投料量,减少投料次数。
⑤定期对鸡场和养鸡用具进行消毒,防比治好,要注意温度变化,以免鸡只感冒并发呼吸道病。
5.胡须鸡环境卫生
①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尤其夏季,鸡粪含水约8%,使舍内湿度大,影响散热,要及时清除。
②每隔三、四天清理鸡粪一次,最多不得超过一个星期,有条件的每星期冲洗一次,注意每次清理后,必须用食盐消毒一次,不得用农药消毒。
③收集的鸡粪远离鸡场堆积,不得在鸡舍旁堆放发酵。
④加强通风,鸡舍尽可能多开些窗或卷起围着的塑胶布等,通风的原则是先保证气味没有刺鼻熏眼,再保证鸡舍温度。防止应激在鸡群数量较大时,应把公母分开饲养。因公鸡采食能力强,而母鸡相对较弱,所以合群饲养对母鸡育肥不利。
①避免鸡群受突然高温、强光,突发性声音,有毒气体等的刺激,一旦听到鸡群惊叫,巨大噪音,不论什么时候都应立刻赶到鸡舍,给其安慰。
②在鸡舍圈养的鸡只,放养时,注意不要强行驱赶出舍外,以免造成应激或不知道回栏,而应顺其自然外出,可采取把料桶拿出舍外的方法。
生产实践证明,保持适宜温度是养好胡须鸡仔的关键。一些新鸡场的胡须鸡仔培育不好,往往是由于温度不当引起。对温度在育雏阶段的重要性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并且要切实保持好育雏温度。
(1)保温原则:鸡胚在孵化期间的环境温度高达38℃左右,刚出壳的胡须鸡仔由于身体弱小,绒毛稀短,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健全,如果环境温度骤然猛降,胡须鸡仔就会因缺乏御寒能力而感冒、拉稀,甚至挤堆压死。为了使胡须鸡仔正常生长发育,应从出壳开始就要提供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原则上初生雏给温要适当高而平稳,以后逐渐缓慢降低,严防忽高忽低或剧烈降温。具体要求是:凡采用同一室温育雏时,开始温度以32一34℃为宜;如用育雏伞,开始的伞温应为34~35℃(室温可比伞温低6~8℃)。以后大约每周降低2一3℃,直至离温为止。
(2)注意事项:仅有原则和一般要求是不够的,还内注意在不同情况下灵活掌握应用。育雏方式不同:给温要求也不同,除了前边所述伞温育雏与温室育雏有区别外,火炕育雏的室温可比温宝育雏的低1一2℃。昼夜不同:夜晚的温度应比白天高。最好能有人值班或定时巡查,因为夜间往往容易发生温度偏低等问题。
天气不同:阴雨天、大风大比晴朗天气的温度应略高。遇上连阴天时降温速度应放慢。季节不同:冬季育雏温度应略高,给温期应延长,夏则相反。品种不同:肉用胡须鸡仔比蛋用雅鸡的温度应略高;蛋用种当中,罗斯胡须鸡仔比来航胡须鸡仔的温度应高些(可高1–2℃)。强弱不同:给弱雏的温度应比健康雏高些,降温速度应慢些。经验不同:对初次育雏或育雏经验不足的人来说,给温宁可略高些,降温宁可稍慢些,这样比较稳妥。
(3)看鸡施温:有经验的育雏人员能“看鸡施温”,就是通过观察胡须鸡仔动态表现,就知道胡须鸡仔实际感受到的温度是否适宜,从而及时采取措施,经常保持温度适宜。做法如下:当胡须鸡仔表现活泼好动,羽毛光顺,食欲良好,饮水正常,休息时安静无声或者偶而发出悠闲的叫声,体态自然、分布均匀并不扎堆时、表明胡须鸡仔所处的环境温度是适宜的,保持现状即可。如果胡须鸡仔密集成堆地挤在热源附近或某一角落,羽毛竖立,缩头闭目,不大活动,夜间睡眠不稳,常常发出连续的吱吱叫声,这表明温度偏低了,应立即驱散集堆胡须鸡仔,迅速升温保暖。若是胡须鸡仔远离热源,张口喘气,两翅张开,频频喝水,吃料减少,则表明温度偏高了。此时胡须鸡仔虚弱,应注意采取缓和措施,慢慢降低温度,但要防止降温过猛,引起胡须鸡仔感冒。
(4)离温(脱温)措施:随着三黄胡须鸡仔的长大,温度在逐渐降低,当降到室内外温差不大时,就可着手进行离温。离温则一要逐渐进行,即用3~5天的时间逐渐撤离保温措施,防止离温过快,胡须鸡仔不适应变化而感冒;二要避开各种逆境影响(如打防疫针及其他剧烈的不良刺激),在鸡群健康无病时进行;三是最后离温的日子要选暖和无风的晴天;四是离很后胡须鸡仔的鸡舍内,垫草要换新、铺厚、保持干燥,饲槽、饮水器等设备要尽量维持原来的状态,以减轻胡须鸡仔的不适之感。
(5)其他要求:“育雏如育婴”,保温是关键。育雏人员应经常细心观察胡须鸡仔中的各种情况,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及时妥善采取对策。特别要注意处理好温度与通风换气的矛盾,不能为了保温而忽视必要的通风换气,也不能只顾通风致使温度降得太低。应该是在保证温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通凤换气。比如可以先适当升高温度,然后通风换气,这样既不影响温度,也达到了通风换气的目的。
在世界范围内,只要使胡须鸡种公鸡达到一定的条件,鸡群才会获得良好的受精率。然而,为了获得良好的受精率,就需要管理好鸡群,确保种公鸡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正确的骨架发育、睾丸发育和均匀度,确保控制好种公鸡的饲喂、正确的公母比例以及种公鸡适宜的肥胖程度。
饲舍安排
如果将种公鸡与种母鸡分开饲养,让胡须鸡种公鸡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就变得简单许多。然而,种公鸡通常总是被安置在鸡舍的最末端,饲养人员难以观察其行为和活动。安伟捷育种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建议,种公鸡应饲养在鸡舍入口处最前端的围栏内,便于育雏育成期进行观察和管理。
在全阶段饲养程序中,建议不要使用棚架,因为6周龄~12周龄期间,正是鸡只肌肉、肌腱组织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刻,棚架会对鸡只腿关节造成重大应激。
随着不断生长,种公鸡自然会需要更多的饲养面积。所以必须注意,要按照鸡群相应的年龄为其提供正确的饲养密度和采食空间。
早期育雏阶段
饲养管理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要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鸡只整个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尤为重要,这不仅能确定其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全身羽毛的生长状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最初的阶段决定着鸡只骨架的发育。只有育雏育成期种公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它们才能在整个产蛋期进行有效的交配。
要使雏鸡获得良好的开端,应确保在前14日龄内完全按照体重曲线生长。为达到此目标,许多种鸡场使用商品代肉鸡的育雏料(无球虫药)。
如在1日龄或1周龄内实施断喙,应倍加小心,否则断喙不当仍是鸡群均匀度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14日龄后影响鸡群均匀度的最大因素是种公鸡能否获得和吃掉其所应得到的料量。种公鸡的均匀度十分关键,要保持良好的均匀度,饲喂系统必须能够在同一时间为所有的公鸡提供准确的料量。要密切观察鸡只行为,特别是从手工喂料转换到自动饲喂系统喂料的阶段,确保供料均匀,确保鸡群均匀地生长。
在获得正确体重生长曲线的同时,种公鸡的均匀度从35日龄开始应一直保持在80%~85%之间,从而在混群和交配时,鸡只的性成熟基本相同。
到8周龄时,鸡只85%的骨架发育基本结束。因而此阶段一定要达到,甚至要超过早期的体重标准,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种公鸡已成熟的体形要比最佳理想的体形要小些。没有一个良好的骨架,种公鸡就会趋于肥胖程度偏大,脂肪堆积,产蛋后期形体就会很差,这样会限制其交配的成功率。
有助于种公鸡获得正确骨架的重点如下:
7日龄时要达到目标体重140克(必要时可饲喂高蛋白高能量的开食料);
4周龄时进行全群称重分栏,此时要淘汰特别小的鸡只;
对本品种而言,最迟到8周龄获得所规定的标准体重;
10周龄时做最后一次选种工作,必要时重新制定体重生长曲线,此后至交配开始不要再对种公鸡做任何工作。
要确保种公鸡的饲养密度不要拥挤(应每平方米3只公鸡~4只公鸡),要为其提供充裕的采食空间(15厘米/只),饲喂器的运转速度要足够快(最快2分钟/栏~3分钟/栏)。
睾丸发育
在10周龄~15周龄之间种公鸡的睾丸开始发育,尤为重要的是此阶段内要保证每周持续的周增重,否则此期间出现任何的体重下降都会影响睾丸发育。也会影响产蛋后期精子的产生。从15周龄起始,鸡只体内的繁殖系统将快速发育,所以至产蛋期开始务必要保证按照体重生长曲线饲喂,特别是公母混群时更是如此。出于此原因,10周龄至混群这段时间饲养密度及饲料的均匀分配尤为重要。
在胡须鸡群的养殖中,要达到规模化、集约化,从中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那么有一些误区一定要了解,并去避免,这样才能通过散养胡须鸡赚到钱,现大铜锤农场将规模养胡须鸡应注意的十大误区分享如下:
一、盲目引种
不少养胡须鸡户存有品种越新越好的思想,而不考虑引进品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饲养条件以及市场的需求情况;还有部分养胡须鸡专业户只图价格便宜,而忽视了雏胡须鸡的质量。
二、过早催产
不根据产蛋胡须鸡的生产发育规律和营养需要,而盲目地提高饲料标准,致使产蛋胡须鸡提早开产,使产蛋胡须鸡体小、早衰和产蛋高峰期持续期短,从而影响蛋重和产蛋率。
三、滥用饲料添加剂
不少养胡须鸡户将饲料添加剂视为提高生产能力的万能药,不根据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多少而滥用,这样既加大了养胡须鸡成本,又破坏了各种营养物质平衡。
四、过勤添料
在饲料中盲目加一些营养物质,导致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失衡,从而影响了胡须鸡的生长发育。
五、突然更换饲料
不根据胡须鸡常用习惯而更换饲料,不给胡须鸡一个适宜的过渡期,突然变更饲料,容易引起胡须鸡的应激反应。
六、盲目用药
有不少养胡须鸡户一旦遇到胡须鸡发病,不经兽医人员确诊, 自己便盲目用药,从而贻误了病情,浪费了经济。
七、长期用药
为预防胡须鸡病而长时间饲喂各种药物,不仅造成药物对胡须鸡肾脏的损害和药物的浪费,而且还使各种细菌产生抗药性,严重影响到以后对疾病的治疗效果。
八、病健混养
在养胡须鸡生产中不注意随时将病胡须鸡剔除隔离,而是病胡须鸡与健康胡须鸡仍在同一圈舍,同料混养饲喂,从而导致疫情传染。
九、不注重卫生消毒
养胡须鸡户一般都能对胡须鸡的疫病进行预防,但对胡须鸡舍卫生不太注意,给各种传染病留下隐患。
十、忽视淘汰低产、病残胡须鸡
从育雏到产蛋前这段时间只重视胡须鸡的成活率,对弱小胡须鸡和残胡须鸡不及时淘汰,既浪费饲料,又降低了养胡须鸡效益
养殖胡须鸡在产蛋的高峰期时对于营养物质需求较多,所以为了保证能够充足供应营养,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就要加强,现大铜锤农场将胡须鸡产蛋高峰期添料的方法给大家介绍如下:
加料目的:
从产蛋开始到产蛋高峰这段时间内,通过给胡须鸡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营养均衡的饲料,控制好种母鸡的体重,保障其身体健康,体格健壮,体况良好,并使之顺利地达到一个理想的产蛋高峰,生产尽可能多的合格种蛋。 (更多…)
2016年5月30日meta-author
作者 博罗大铜锤农场 养殖交流, 养殖技术
东莞胡须鸡, 广东胡须鸡, 广州胡须鸡, 惠州胡须鸡, 惠阳胡须鸡, 河源胡须鸡, 深圳胡须鸡, 石坝胡须鸡, 龙岗胡须鸡, 龙门胡须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