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褐是德国罗曼公司育成的四系配套、产褐壳蛋的高产蛋鸡,属中型体重高产蛋鸡,有羽色伴性基因。父本两系均为褐色,母本两系均为白色。商品代雏接可用羽色自别雌雄:公雏白羽,母雏褐羽。
大铜锤农场
罗曼褐曾祖代鸡于1989年引入上海市华申曾祖代蛋鸡场,祖代和父母代鸡场遍布全国各地。罗曼褐商品鸡0-20周龄育成率97-98%,152-158日龄达50%产蛋率;高峰期产蛋率为90-93%,72周龄入舍鸡产蛋量285-295个,12月龄平均蛋重63.5-64.5克,入舍鸡总蛋重18.2-18.8千克,每千克蛋耗料2.3-2.4千克。 0-20周龄总耗料7.4-7.8千克,20周龄体重1.5-1.6千克,产蛋期末体重2.2-2.4千克。 品质优良。 一般性食用。
据欧洲家禽测定站测定:72 周龄产蛋量280个,平均蛋重62.8 克,总蛋重17.6 千克,每千克蛋耗料2.49 千克;产蛋期死亡率4.8%。罗曼褐曾祖代鸡于1989年引入上海市华申曾祖代蛋鸡场,祖代和父母代鸡场遍布全国各地。
九斤黄鸡是我国有名的土鸡品种,体型较大、呈三角形,多为棕黄色,背部宽,胸部肥厚,臀部发达,雄鸡体重可达九斤,雌鸡可达七八斤,公鸡阉割后,最高可达14斤,通称“九斤黄”,俗称“九千岁”。
(更多…)
图为:自动化养鸡场
陕西榆林市绥德县义合镇后白家沟村的文亚梅,自1996年建立养鸡场以来,中间遇到许多挫折,但她依旧坚定养殖的信心。通过外出考察学习,提高养殖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引进自动化设备,文亚梅才走出一条养鸡致富路。文亚梅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养殖,共同走上致富路。
【顺时代潮流——自主创业建养鸡场】
1996年初,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大潮中,文亚梅和丈夫刘亚利经过认真考察,决定自己建养鸡场,改变贫穷命运。说干就干的两个人与多家亲戚朋友筹资15万余元,建起一个养鸡场,并从山西省接回第一批雏鸡3000多只。“从接回雏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围着小鸡24小时转起来,给小鸡烧水、配药、配料、免疫,给料桶、水桶清洗消毒、清粪等,不敢有半点马虎。”文亚梅回忆说,那时候,他们干劲十足,从来不怕吃苦,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雏鸡养殖程序进行,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尤其在温度较高的鸡舍,亲自给小鸡挨个滴鼻,累得精疲力尽。
其间,文亚梅的丈夫刘亚利外出学习了一个多月养鸡技术,但问题还是连连出现,远远满足不了整个养殖管理的需求。为此,他们经常跑书店、图书馆,买书查资料,到别人的养殖场参观学习,慢慢积累养殖经验。一年多艰辛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几万元的收入让夫妻俩欣喜若狂,攥在手中一遍又一遍地数。“这种初次创业所获得的喜悦是无法形容的,让我们对养鸡事业充满信心。”文亚梅高兴地说。
【颓势不言弃——积累经验成立公司】
1998年,正当养殖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养鸡场刚刚上产蛋高峰的5000多只蛋鸡病的病、死的死,最后不到3000只蛋鸡以每只5元淘汰,一切都付诸东流,亏损13万余元。希望的破灭并没有将文亚梅吓倒,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四处求亲戚、拜朋友筹集资金,坚持将养鸡场办下去。
2004年初,文亚梅去山西、河北、西安等地考察,请教专家、拜访行家,参观大型养殖场,了解到全国蛋鸡存栏量骤减,她认定这是一个好时机,决定扩大规模。她租地42亩,将养鸡场扩建成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的大型养殖场,从此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2008年,文亚梅注册成立绥德县绿鑫畜禽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如今拥有“绥德汉”和“千狮桥”两个商标。鲜蛋除在本县销售外,还远销内蒙古、宁夏、延安、延长等省市县,在消费者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2010年,依托公司的发展,文亚梅成立了绥德汉养鸡专业合作社,并担任法人、理事长。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联合发展模式,为养殖户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产品统一包装、销售、运输、贮藏等服务,逐步形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帮扶周边乡邻360多户,扶持培养出千只以上养鸡户20户,主要分布在义合、中角、吉镇、满堂川、薛家河等乡镇。
为了解决乡亲们的后顾之忧,文亚梅免费为养殖户进行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手把手地教养殖户为雏鸡滴眼、滴鼻、滴口、断啄、打针、刺种等免疫技术,向他们传授养殖经验和技术,提供各种养殖信息。“现在这些帮扶养殖户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4000只以上的养殖户就有6户。”文亚梅高兴地说。如今,她每年向市场提供鸡蛋370多吨,让更多人吃到了优质放心蛋。
致富小记:
1、考察市场,发展养鸡;
2、外出学技术,查资料,积累养殖经验;
3、外出考察,请教专家行家;
4、大养殖规模,发展自动化养殖;
5、成立公司,注册品牌,品牌化经营;
6、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养殖;
7、提供技术指导,传授经验。
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包扶五堵镇金牛村以养殖土鸡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通过摸清贫困群众发展意愿,不断开展土鸡养殖培训,使该村土鸡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稳步增长。
一是摸清群众发展基础。脱贫攻坚小组成员逐一走访五堵镇金牛村帮扶贫困户,摸清了65户贫困户发展养殖土鸡的意愿,制定脱贫措施。县农业机械化学校筹集2万多元产业扶持资金,第一批给65户贫困户购买了鸡苗1100只,现场免费发放,并指导其进行喂养,鼓励鼓励贫困户进行山坡放养或散养。
二是定期开展养殖培训。县农机校定期查看了土鸡养殖项目落实情况及小鸡的长势情况,及时邀请县兽医站2名高级兽医师给贫困户培训小鸡养殖技术和鸡新城疫、法氏囊等常见病害防治技术。目前,小鸡长势良好,解决了贫困户养殖之忧。
三是扩大销售渠道。通过组织广大职工购买和向集贸市场和农家乐等渠道销售,扩大了土鸡的销售渠道。目前,全部土鸡已经全部预订,解决了贫困户的销售之忧。初步估计,养殖土鸡项目将使该村贫困户户均增收2千多元。
鸡毛做成工艺画,鸡场变身休闲农庄,仲恺高新区平南村村民黄运斌夫妇,通过另辟蹊径创新发展,利用网络手段打造品牌,把作为肉鸡的山鸡,养成了非同一般的“金凤凰”。
放弃普通家禽,从头起步养山鸡
在黄运斌的父母那一代,家里就开办了经营性质的养殖场,有5间小瓦房和300亩荔枝园,主要养殖鸡鸭鹅等本土常见的家禽。长大之后,黄运斌接手了这门家族生意。养本土家禽虽然经验丰富,没什么技术难题,但在市场上也缺乏特色,同行竞争非常激烈。鸡鸭销量无法持续扩大,价格总是起伏波动,养殖事业难以壮大。
生性好强的黄运斌不满足于原地踏步的现状,他一心想改变这种局面。可是有什么好办法呢?他发现还是得从改变养殖品种这一根本环节入手。经过一番调查,黄运斌打听到外地有人养野鸡 (山鸡),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个不错的选择。经咨询农业部门确认可以养殖后,他只身怀揣1.3万元现金,果断远赴千里之外的北京,买回了1000只山鸡苗。
1994年,满怀希望的黄运斌正式开启了山鸡养殖之路。对于他改养山鸡的做法,亲友们却表示怀疑:这山鸡是野生物种,能养得了吗?对于这个问题,起初他自己心里也是毫无把握。为此,他一边虚心向农科院的专家请教,一边跟宝贝似的精心照料。事情还算顺利,大部分小山鸡都茁壮长大了。
鸡毛做成的工艺画价值远比山鸡高
山鸡模样漂亮,营养价值也独特,所以刚上市时,反响非常不错。价格比普通家鸡贵一大截,数量上还供不应求。作为饲养者,黄运斌备受同行艳羡,着实得意了一阵子。到1997年下半年,他的养殖场达到月出栏10万只山鸡种苗的规模。
可是这样的好光景维持不久,由于其他地方的养殖户也纷纷饲养山鸡,数年之后,原本算珍禽的山鸡已不再是稀罕物,价格也因此不断下滑。光靠做肉鸡饲养销售,已经没有明显优势可言。而2002年、2004年先后爆发的“非典”和禽流感,更是让他雪上加霜。最严重的时候,1万多只母鸡一夜死去,损失之大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
已经历过一次转型的黄运斌,这时候创业之路又一次走到了拐弯处。再换品种的老办法显然已不太适合反复折腾了,那么这一次该往哪个方向转呢?正在迷茫之际,和他一起打拼的妻子叶伟兰想到了好点子。
“山鸡的羽毛五颜六色,油光发亮而且形态修长,特别好看,能不能利用一下呢?”叶伟兰跟丈夫商量说。随后一了解,发现还真是值得一试。山东省那边一些地方,就有人专门向养殖场收购山鸡毛,这些鸡毛最终成了工艺品的原材料。
兴奋得如发现新大陆一般的夫妻俩,马上跑去山东现场考察学习。回来后,黄运斌通过朋友介绍,找了深圳一家珍禽羽毛收购商回收山鸡毛。与此同时,叶伟兰还专程到辽宁沈阳的羽毛加工厂拜师学艺,自己把山鸡毛加工做成了羽毛画、羽毛饰品、珍禽标本等工艺品。尤其是经她巧手制作的羽毛画,还在省、市民间工艺品比赛中多次获奖。
一只鸡最多只能卖一两百元,而一幅小小的羽毛画,就能卖七八百元。羽毛画的开发,让过去当垃圾扔的山鸡毛摇身一变成了宝贝,大大提升了山鸡养殖的附加效益。
利用网络推广品牌,养鸡场建成休闲农庄
黄运斌说,自己的事业发展,还得益于对网络技术的运用。2011年,在山鸡养殖事业比较稳定之后,他开始正式成立公司,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生长在农村,并不擅长信息技术的黄运斌,却凭借多年创业炼就的敏锐眼光,清晰意识到网络的影响力,并且迅速地应用网络手段,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公司刚成立,他就请人帮忙,建设了公司官网。后来为了更好地掌握网络技能,他和妻子还抽空自学,如今已有的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方式,他们都有开通应用。因擅长羽毛画成为民间工艺师的叶伟兰,坚持每天都用心编辑更新微信,赢得了众多粉丝点赞,成为了朋友圈中的“网红”。
当下在休闲农业和乡村休闲游蓬勃兴起的热潮下,黄运斌夫妇再次调整了山鸡养殖的创业方向,在养鸡场里种树栽花,开辟鱼塘,架设水上餐厅,把养鸡场改造成了休闲农庄。利用便利的网络渠道,他们一边向其他养殖户传授山鸡养殖技术,一边及时发布农庄的动态信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友到访农庄游玩。
现场制作龙门米饼吸引了众多游客围观。
每逢节假日龙门特产店内常常顾客盈门。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采集
龙门,珠三角的生态花园,龙门土特产也因其生态、绿色而越来越受欢迎。随着龙门县荣获“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县”、“国民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到该县的游客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西溪笋、龙门米饼、南昆山观音菜、柑橘、三黄胡须鸡等土特产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一批龙门土特产品牌名气亦享誉珠三角。
龙门绿色土特产声名远扬
据了解,龙门县土特产品丰富,南昆山观音菜、龙门柑橘、三黄胡须鸡、龙门米饼、优质丝苗米、西溪笋、麻榨粉葛、永汉慈姑、地派腊味、南昆山毛茶、山坑螺、果脯、蜂蜜、蜂蜜醋等健康食品,都让游客爱不释手。
借助特色优势,龙门大力发展土特产一条街,打造了一大批土特产精品品牌,设立了各类土特产商铺以及销售渠道。记者在龙门县城一家土特产店看到,店内摆满竹笋、炒米饼、青梅酒等土特产,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商店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龙门土特产开发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让龙门土特产有了自己的品牌,因此,吸引了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大量光顾,生意比较兴旺。
记者获悉,龙门县城的商业区建设也是越发红火,特别是人流量随着商业圈的日益成熟而大大增加,因此,越来越多的商户到其周边开店立铺,而销售土特产便是首选。一家土特产店负责人表示:“不担心竞争会加大,而是希望形成越来越多有特色的土特产一条街,各店铺一起将土特产这块蛋糕做大,让土特产成龙门响当当的名片。”
龙门土特产声名远扬,广受欢迎,除了大大小小的特产店主赚得盆满钵满,受益的还有勤劳淳朴的龙门农民。龙潭镇新寮村是西溪笋的主产地,制作和销售西溪笋是该村的一项传统产业。目前全村种有3000多棵笋竹,制作西溪笋的农户有300多户。每年7至9月,该村每家每户的门口、楼顶、晒谷场都晒着金黄色的西溪笋,这可为每户人家带来1万元左右的收入。
旅游观光带旺土特产消费
据了解,随着龙门县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到龙门旅游,也带旺了当地土特产销售。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前后,龙门的土特产销售特别红火,有些土特产甚至出现断销的现象。“今年春节时我问了好几家店,想买的土特产都被游客订购完了。”一位惠州市民向记者大吐苦水,春节期间,打算买些地派腊味送给亲朋好友,当时在同事的帮助下几经周折才买到。
龙门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中外游客不远万里齐聚龙门,在肆意体验亲近大自然之余,也不忘捎份龙门特产回家。广州游客林先生带着一家人来惠州龙门温泉旅游度假区泡温泉过周末。“龙门的景点众多,有‘北回归线的绿洲’美誉的南昆山、有誉为‘华南第一堡’的香溪堡、有如‘人间仙湖’的天堂湖,还有蓝田瑶族乡、龙岩古寺、油田漂流等景区,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与此同时,这里最吸引我们的是龙门的土特产与美食。”林先生对龙门的美景与特产赞不绝口。
“龙门就是一个集吃喝玩乐购于一身的休闲好去处。这里的土特产、乡土美食特别诱人,青梅酒的香醇怡人、观音菜淡香可口、西溪笋清甜爽口、三黄胡须鸡味道鲜美……”深圳游客梁女士数说着龙门特产美味,口馋得不得了。“每一次来龙门游玩,我都是大包小包捎带龙门土特产回家。”梁女士说,在她看来,龙门土特产与美食就是最纯天然、最美味的食品,亦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在龙门泡温泉必须品尝胡须鸡,这种鸡因下颌处真的会有一小撮胡须而得名,其胸宽、身横、脚短,肉厚质细而雪白,胸尾油多。而最优质的胡须鸡还会有黄毛、黄脚、黄嘴,此“三黄胡须鸡”乃鸡中极品。而龙门大观园温泉生态度假区的大厨更是选取三黄胡须鸡中的骟鸡,在龙门以山村林地为主要饲养场地,分散放养6个月左右才进入厨房。
这样极好的食材,与南昆山的山泉水更是绝配。只需用老姜片、葱与山泉水煮沸,放入鸡只浸泡15分钟左右,将血水逼出,再吊1次水彻底泡熟,泡好后立即过冰水。龙门大骟鸡肉质爽滑,用筷子在鸡皮和鸡肉间一挑,竟可发现鸡皮薄得可以“透视”筷子,颇有晶莹剔透之感。
客家土猪肉汤:汤水清澈见底
客家人多擅长做土猪肉,而最能体现土猪肉鲜味的自然就是一碗土猪肉汤了。如果选择当地的走地猪入汤,配以胡椒、盐和南昆山泉水,用慢火清炖4小时,鲜美的土猪肉汤即可上桌。龙门大观园温泉生态度假区的大厨告诉记者,只有当地最好的土猪肉才能做出这样的效果,汤越清说明味越鲜甜,与许多大城市食肆中用浓味原料炮制出的“浓汤”截然不同。
啖一口汤,猪肉的清香夹杂着泉水的清甜,已经是极大的享受了,再咬一口肉,经四小时慢炖的猪肉易于入口,鲜味无穷。
稻草扎土猪肉:形肥而味不肥
喝完清甜的肉汤,马上就可以尝尝稻草扎土猪肉。这道菜初看十足“重口味”,但其实只要选用了吃青草野菜、喝山泉水长大的客家土猪便是“天生、天养、纯天然”,再重的口味也不必担心。顶级花腩经过慢火煲1.5小时,油腻基本已经完全被逼出,即使完全抗拒肥猪肉的女士估计也难挡其诱惑。这道菜的妙处还在于一根稻草,为何一定要绑上稻草呢?就是为了让稻草的香味在烹煮过程中也能渗透到肉身中,再配以药材、老抽、生抽、糖和老姜,土猪肉便有了“形肥而味不肥”的独特之处。
揾食路线:
从广州市区出发,可以经华南快速,转入广河高速,从永汉/麻榨/南昆山/S119出口下高速,进入261县道行驶约1公里后右转进入119省道,再直行约1.5公里到达永汉镇油田,即可找到大观园温泉生态度假区。
观音菜:状如韭菜嚼之无渣
说到南昆山的特有食材,不得不提“观音菜”。这种蔬菜一定要在长期潮湿、大雾、不见阳光的地方才能茁壮成长,南昆山深处就是其生长的最佳环境,省内几乎再无其他地方可以如此适合观音菜生长。这种观音菜看上去就如普通的野菜,外形粗硬有点像韭菜,但吃起来却没有韭菜的浓味,反而有一点甘香,而且嚼之无渣,配上蒜头和花菇,就可以进一步带出“观音菜”的鲜甜。
客家酿豆腐:嫩滑之余又不失嚼头
客家酿豆腐似乎到处都有,但在龙门当地的客家酿豆腐面前,一些地方的所谓“客家酿豆腐”基本就是“渣”。龙门云顶温泉度假村的大厨吴嘉希告诉记者,这里的豆腐首先就是用南昆山山泉水做出来的,特别清甜嫩滑。但如果你以为这豆腐就是一个“软妹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用筷子夹起一块豆腐,你会发现它极具韧性,用力夹起都不会马上散开。吴嘉希的秘诀是酿制时加入萝卜、西芹等佐菜,因此豆腐入口只觉嫩滑之余又不失嚼头。
揾食路线:
从广州市区出发,可以经华南快速,转入广河高速,从永汉/麻榨/南昆山/S119出口下高速,进入261县道再转进入119省道,就可以到达永汉镇马星村的云顶温泉度假村。
在广东,吃饭无鸡不成宴。白切胡须鸡、豉油鸡、盐焗鸡、沙姜鸡……没有哪个地方的人吃鸡能比我们做出更多花样,也没有哪个地方的人比我们更重视餐桌上的鸡,即便是禽流感最厉害的时候,我们广东依然有餐厅以煲仔鸡打响招牌变身连锁店。而且以鸡入菜,既有称王之能也有辅助之贤,正如《随园食单》所说的,“鸡功最巨,诸菜赖之。如善人积阴德而人不知”。尤其是在这青黄不接的三月,斩一只靓鸡回家加菜对广东来说更是家常便饭。鸡肉究竟要怎么吃法? (更多…)
原生态品种蹦跶鸡 健康时尚的首选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承德地理位置优越、人民淳朴热情。但在交通和通讯皆闭塞的部分山区,农民只能靠天吃饭。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生产养殖方面颇有建树,相比以往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少数人还身处贫困线以下。政府一直致力于帮扶弱势群体,提高山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恰逢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出台和“互联网+”模式的开启,农民脱贫致富的实现出现了新的曙光。
“蹦跶鸡”映入眼帘
承德当地的农民以种植粮食为主业,同时家家户户都会饲养一些家禽。村民称:这里的土鸡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当地土鸡白天在林间田中游荡寻食,到了晚上便飞上树枝休息,而不受鸡舍的束缚。如此的生活状态使它们的身手被锻炼的矫健而敏捷,因此被当地的村民戏称为“蹦跶鸡”。
原生态家禽的与众不同
“蹦达鸡”以玉米谷物等粮食为主食,饮山泉露水,自然散养模式让“蹦达鸡”保持了纯天然的美味。众所周知,好的口感源自于肉质是否强劲有嚼劲。相比以往的饲养鸡,蹦跶鸡的肌肉含量高达3倍以上。不同于用饲料饲养的家禽,“蹦跶鸡”自然掠食,充分符合生物界优胜劣汰的规律,那些身体机能差、生病的鸡会被自然淘汰。从出生到屠宰,完全不进行人工干预,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蹦跶鸡”充满野性。于是,带有原生态气息的“蹦达鸡”被挖掘出来,政府帮助村民联系销路、做出品牌、搞好宣传,“蹦跶鸡”凭借其优质的口感,原生态的饲养方式脱颖而出,逐渐飞出大山、走上了城市的餐桌。
新品种走上餐桌
现如今,“蹦跶鸡”引入了发达的冷冻技术和高效的物流体系,快速送到消费者家里,既满足了都市人群对食品健康的硬性要求,还达到了方便快捷、时尚快节奏的软性需求。怡达和京东此次携手,将蹦跶鸡引入线上平台,让消费者能够通过京东商城进行在线抢购。
“蹦跶鸡”将于5月30号正式上线,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线上售卖,届时,消费者可以通过京东平台在线预定。
圈片山,买群小鸡,喂它们长大,89年出生的孙建峰曾以为养鸡就是这么简单。
跑过货车,开过服装店,在社会上混过,去年4月起,被爱情唤醒的迷失小伙孙建峰开始涉足养鸡行业。一年时间,购进三批小鸡都已经生长成熟、陆续下蛋,鸡群数量达到了8000只,孙建峰和女友汤小娇心中充满自豪。孙建峰坦言,“为了这些鸡,我们真是操碎了心。”
养鸡初期,遇上“鸡吃鸡”怪事
下定决心养鸡后,2015年4月15日,孙建峰从长沙火车站拉回一车小雏鸡,湖北发过来的五黑鸡,3000多只。小鸡仔的家安在关口街道河田村孙家组丽家冲,一片几十亩的坡谷林地,那里也是孙建峰土生土长的地方。孙建峰说,决定从外地回老家创业,家人很支持,父母拿出积攒多年的老本,给他租地、买鸡。
“两个月时,鸡群出现了‘鸡吃鸡’的怪现象。”孙建峰说,“鸡吃鸡”是一群鸡围住某一只鸡,活活将它啄死,内脏都流出来。“太残忍了,不是亲眼所见,我都不敢相信。”
短短几天,死了十几只鸡,孙建峰和汤小娇急得团团转,一边网上到处找资料,一边四处打听。最后,孙建峰从村里一位养了七八年鸡的周师傅得知,鸡长到一定时期,体内会缺少某种维生素,变得凶猛好斗。“吃食里拌一点多维持一段时间,怪现象就消失了。”
让小情侣高兴的是,周师傅还告知了一种喂鸡的好办法。“之前我们只是给鸡喂玉米和麦麸,加了花生壳、豆子粉等五谷调和后,鸡更爱吃了。”回想起来,汤小娇挺感谢那一次“危机”,“此后,我们还经历过鸡群扎推导致踩踏等情况,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也不慌不忙度过了。
第一笔单,启发发展思路
下午两点半,饲养工人拖来一车鲜嫩的青草。哨子声响起,漫山遍野的黑鸡扑腾而来。
“每天喂两遍,其余时间它们自己在山中找食,晚上捡蛋。”孙建峰说,自己要努力让大家吃上原生态的、无公害的、安全的鸡肉、鸡蛋。所以,此前所有的事都是他和女友两人亲力亲为,工人是最近才请的。
“我们放手让他自己做,希望年轻人能从中成长。”看到儿子每天一心扑在养殖事业上,一点点成长进步,孙建峰的父亲孙立武感觉很欣慰,养鸡以后,儿子成熟懂事了不少。去年10月,孙建峰养的第一批小鸡到了出栏的时间,他带头成立的白驹种养专业合作社也通过了审批手续。合作社共有五户参加,包括了黑山羊养殖、水果种植、水产养殖等项目。筹备抱团发展的忙碌中,孙建峰微信上迎来了第一单。
去年以来,孙建峰和汤小娇主要通过微信来卖蛋,不时拍了鸡群活动的图片,还有翡翠壳颜色的鸡蛋打开后的样子发到朋友圈。随着鸡产蛋率的提升,跑市场成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我知道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关键要靠品质赢得市场。”孙建峰坦言,成鸡和鸡蛋的营销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模式。与第一个客户保持了长期往来,刚刚与长沙一家西餐厅确定合作关系,两个年轻人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
(原标题:浏阳情侣养鸡八千遇“鸡吃鸡”怪事)